《祝英台近 其一》
时间: 2025-01-14 20:0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掩兰灯,搴蕙帐。支枕寄幽想。并入哀丝,秋雨夜深响。差同忆语如皋,风怀秀水,只付与旗亭凄唱。镇惆怅。为卿点染生绡,依约旧门巷。驻马斜阳,疏柳尚无恙。断肠剪剪青螺,遥峰两点,可略似风鬟模样。
白话文翻译:
我轻轻关上兰香的灯,撩起蕙草的帐子,枕着思绪寄托着我的幽幽情感。秋雨深夜中,伴随着哀怨的丝声响起。忆起你曾在如皋的言语,那风情如秀水般柔美,只能寄托在旗亭的凄唱中。心中满是惆怅,为你染上生绡,依稀记得那旧时的门巷。驻马于斜阳下,稀疏的柳树依旧安然无恙。那断肠的青螺声声入耳,远山如两点,仿佛是那风中飘动的鬟发。
注释:
- 掩 (yǎn):关上,遮挡。
- 兰灯:形容灯光清幽。
- 蕙帐:用蕙草编织的帐子,象征柔美的环境。
- 支枕:扶着头枕,形容思绪沉沉。
- 哀丝:指哀伤的音乐或声音。
- 如皋:地名,象征美好记忆。
- 旗亭:古代供旅人歇息的亭子,带有凄凉之感。
- 生绡:新染的绡绸,象征着柔美和细腻。
- 驻马:停马。
- 疏柳:稀疏的柳树,象征宁静和安逸。
- 青螺:指青螺的声音,寓意内心的哀伤。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俞陛云,字梦白,号霖轩,清代词人,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对自然的感悟和生活的哲思,展现了深邃的文学内涵。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情感氛围与人们对生命、爱情的思考,诗中渗透着对往事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祝英台近 其一》在情感的抒发上极为细腻,诗人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失去爱情的惆怅。开头的“掩兰灯,搴蕙帐”便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而幽深的环境,兰灯的柔光和蕙帐的轻柔,映射出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柔弱哀愁。随着“秋雨夜深响”的描写,诗的情感更加浓烈,秋雨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诗人的心事。接着,诗人用“忆语如皋,风怀秀水”描绘出对往事的思念,那些甜美的回忆如同清流,润泽着心田。而“只付与旗亭凄唱”则暗示了这些美好只能寄托在孤独的歌唱中,令人倍感惆怅。最后的意象“遥峰两点,可略似风鬟模样”更是将思念与自然结合,远山微微的轮廓犹如心中那飘逸的爱恋,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美感。整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既含蓄又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掩兰灯,搴蕙帐”:关上兰香的灯,撩开蕙草的帐子,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支枕寄幽想”:枕着思绪,寄托着内心的幽幽想念。
- “并入哀丝,秋雨夜深响”:哀伤的乐声伴随着深夜的秋雨,增添了孤独感。
- “差同忆语如皋”:忆起你曾说过的话,犹如在如皋的美好时光。
- “风怀秀水,只付与旗亭凄唱”:那些美好的回忆只能寄托在旗亭的悲歌中。
- “镇惆怅”:内心的惆怅难以平息。
- “为卿点染生绡”:为你染上美丽的绡绸,象征对你深切的思念。
- “依约旧门巷”:依稀记得过去的旧巷子。
- “驻马斜阳,疏柳尚无恙”:停马在斜阳下,稀疏的柳树依旧安然无恙。
- “断肠剪剪青螺”:痛苦的思绪如青螺声声入耳。
- “遥峰两点,可略似风鬟模样”:远山微微轮廓仿佛是心中飘动的爱恋。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哀丝”与“秋雨”结合,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遥峰两点”用远山的轮廓比作风中的鬟发,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往昔爱情的缅怀与对失去的惆怅展开,表现了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兰灯:象征着清幽的情感与思绪。
- 蕙帐:代表柔美与细腻的环境。
- 秋雨:象征哀伤和孤独的氛围。
- 旗亭:寄托情感和思念的场所。
- 青螺:代表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掩兰灯,搴蕙帐”的意思是?
- A. 关灯,撩起帐子
- B. 点灯,收起帐子
- C. 关上门,打开窗户
- 诗中提到的“秋雨夜深响”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兴奋
- “遥峰两点,可略似风鬟模样”的比喻意在表达:
- A. 自然的美
- B. 思念的情感
- C. 爱情的力量
- “掩兰灯,搴蕙帐”的意思是?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
诗词对比:
- 比较俞陛云的《祝英台近》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思念与对往事的追忆,但俞陛云更侧重于环境的描绘和感情的渲染,而李清照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俞陛云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