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维摩天女恰同参为阎》
时间: 2025-01-14 02:06: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维摩天女恰同参为阎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水精帘,翡翠锁,不许俗尘涴。
绣罢鸳摩,窗畔茜绒唾。
分明檐卜林香,楞伽寺静,只多了阿奴旁坐。
归去可。好趁水月潮音,早上雪山座。
怪煞萧郎,弹指景光错。
请伊试看人间,闲花浪朵,总一霎笛声吹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场景,水晶帘子和翡翠锁紧紧关上,不让俗世的尘埃侵扰。绣完了鸳鸯图案,窗边的绒布闪烁着光彩。分明能闻到檐下的林间香气,楞伽寺里宁静无声,只有阿奴在旁静静坐着。
我可以回去,趁着水面月光的潮音,早早地去到雪山坐下。真让人感叹,时光的流逝如弹指间错过。请你看看人间,闲花浪朵,转瞬即逝的笛声又在何处响起。
注释
- 水精帘:用水晶制成的帘子,象征着清凉和幽静。
- 翡翠锁:象征着珍贵的锁具,暗示着对外界的封闭。
- 鸳摩:指鸳鸯,象征美好的爱情。
- 阿奴:可能指佛教中的天女或仙女,象征着美丽和宁静。
- 楞伽寺:佛教寺庙,代表着宁静的修行之所。
- 潮音:水面上的波浪声,象征着自然的和谐。
- 闲花浪朵:比喻世间的繁花似锦,转瞬即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1680),字佩弦,号檀园,晚号青川居士,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丽婉约,常以情景交融的方式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一种理想的自然景观,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陈维崧的《祝英台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场景,诗中充满了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开篇以“水精帘”和“翡翠锁”描绘出一种梦幻般的幽静空间,突显出诗人对世俗尘嚣的逃避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绣罢鸳摩”展现出一种精致的生活艺术,仿佛在向读者传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楞伽寺”更是象征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暗示着诗人内心对灵性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又有对人世间短暂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闲花浪朵,总一霎笛声吹破”更是点明了人生的无常,令人深思。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陈维崧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景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精帘,翡翠锁,不许俗尘涴:描绘一个清幽的环境,水晶和翡翠形成的屏障,象征着对外界纷扰的隔绝。
- 绣罢鸳摩,窗畔茜绒唾:描绘窗前的细腻生活,鸳鸯的图案象征爱情的美好。
- 分明檐卜林香,楞伽寺静,只多了阿奴旁坐:以香气和宁静的寺庙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阿奴的存在增加了诗境的灵动感。
- 归去可。好趁水月潮音,早上雪山座: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水月潮音的描写增加了诗的意境。
- 怪煞萧郎,弹指景光错:感叹时光如流水,易逝的景色让人倍感伤感。
- 请伊试看人间,闲花浪朵,总一霎笛声吹破:劝人看透世间的繁华与短暂,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水月潮音”比喻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工整和谐。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状态,使得诗中意象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精帘:象征清凉与隔绝,营造出一个幽静的环境。
- 翡翠锁:象征珍贵与独特,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追求。
- 鸳摩:象征爱情与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 阿奴:象征灵性与宁静,增加了诗的深度与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精帘”象征什么? A. 现实世界
B. 宁静的环境
C. 美好的爱情 -
“闲花浪朵”指的是什么? A. 现实生活中的繁华
B. 自然中的花朵
C. 理想境界的追求 -
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逃避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诗词对比:
- 李清照与陈维崧:李清照的作品多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爱情的追忆,而陈维崧则更倾向于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二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