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
作者: 苏轼 〔宋代〕
玉童西迓浮丘伯。
洞天冷落秋萧瑟。
不用许飞琼。
瑶台空月明。
清香凝夜宴。
借与韦郎看。
莫便向姑苏。
扁舟下五湖。
白话文翻译:
在西边的渡口,玉童驾着小舟迎接浮丘伯。
洞天里冷清萧瑟,秋风萧瑟。
不需要许飞琼的陪伴,
瑶台上空明的月光照耀。
清香凝聚在夜宴之中,
借给韦郎一观。
不要急着去姑苏,
坐扁舟下五湖游玩。
注释:
- 玉童:指的是天界的小神仙,通常被描绘为年轻的男孩,以此来象征神秘和美好。
- 浮丘伯:是道教中的一位神仙,寓意着长生不老。
- 飞琼:指的是美玉,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瑶台:传说中的神仙居所,象征着人间的美好。
- 韦郎: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是当时的一个知名人物。
- 姑苏:即今苏州,古代著名的城市。
- 五湖:代表着广阔的水域,象征着自由和游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词作,又有清新婉约的诗篇,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中描绘的场景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切理解。
诗歌鉴赏:
《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是一首充满意境的词作,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追求。首句“玉童西迓浮丘伯”引入了一个神秘的场景,带给人一种天上人间的感觉。接下来的“洞天冷落秋萧瑟”则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秋天的寂寥与冷清,这种情绪在后面的“清香凝夜宴”中得到了缓解,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
词中的意象,尤其是“瑶台空月明”,让人联想到月光下的清幽,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同时,借“韦郎看”一句,可以看出苏轼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最后一句“莫便向姑苏,扁舟下五湖”表达了他不愿被束缚,向往自由游历的心情,给整首词增添了一丝洒脱与豪放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童西迓浮丘伯:描述了一个迎接神仙的场景,展现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洞天冷落秋萧瑟:通过秋季的冷清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感觉。
- 不用许飞琼: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淡然态度,不再追求浮华。
- 瑶台空月明:描绘了月光下的宁静,象征内心的平和。
- 清香凝夜宴:通过夜宴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借与韦郎看:体现了与友人分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 莫便向姑苏:表达了对束缚的拒绝,向往自由。
- 扁舟下五湖: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童”、“浮丘伯”等意象比喻美好与神秘。
- 对仗:如“清香凝夜宴”与“借与韦郎看”,形成优美的韵律。
- 拟人:通过“清香凝聚”使无形的香气具有人性化特征。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描绘秋天的冷清与月光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人情谊的珍视,体现了作者洒脱的个性与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童:象征青春与美好,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洞天:代表自然与人间的和谐。
- 瑶台:象征美好生活的理想境地。
- 五湖:象征广阔的自由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童西迓浮丘伯”中的“玉童”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一个神仙
- C. 一种花卉
-
“洞天冷落秋萧瑟”中的“萧瑟”表示什么情感?
- A. 热情
- B. 寂寞
- C. 高兴
-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严酷的现实
- C. 贫穷的生活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清照的词作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苏轼的词更显洒脱,而李清照的词则多了一份细腻与忧伤。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