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窗坐睡》
时间: 2025-01-14 12:41:50意思解释
午窗坐睡
作者:苏轼 〔宋代〕
原文展示
蒲团盘两膝,竹几阁双肘。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
枯杨下飞花,膏泽回衰朽。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
白话文翻译
我坐在蒲团上,双膝交叠,竹几静静地支撑着我的手肘。这里的道路我已经熟悉,直通无何有处。身心都不再看见,呼吸悠然且持久。睡着的蛇根本不存在,何必用钩子去抓呢?神思凝聚,仿佛在夜间禅修,身体却像喝了浓酒一样舒适。我这一生有定数,福禄尽了只剩下寿命。枯老的杨树下飞舞着花瓣,滋润的泽土也随之衰朽。有人说我现在是醒着,其实万物到此都不再执着;也有说我现在是在做梦,其实我的心灵本是无垢。非梦也非觉,我想请教那位希夷的老者。
注释
- 蒲团:一种坐垫,通常用来打坐。
- 无何有:指一种空灵的境地,形容无所依存。
- 睡蛇:比喻无形无影的事物。
- 希夷:古代道家哲学中指一种简单而自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午窗坐睡》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此时他心境平和,常常在午后静坐,思考人生哲理,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淡然和对存在的深刻洞察。
诗歌鉴赏
《午窗坐睡》以清新的意象、深邃的哲理,展示了苏轼对生命的思考及他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体验。诗中开头的“蒲团盘两膝,竹几阁双肘”,生动地描绘了他静坐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接下来的“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则表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寻,走入一种空灵的境地。在这段沉思中,他体会到身心的解脱,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的自在。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尤其是“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一句,表达了对命运的认知与接受。诗的最后两句“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更是将整首诗推向哲理的高峰,表达出对存在状态的迷惘和对智慧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蒲团盘两膝,竹几阁双肘。”:描绘静坐的姿态,表现一种安然自得的状态。
- “此间道路熟,径到无何有。”:表明对内心世界的熟悉与探索,向往一种虚无的境地。
- “身心两不见,息息安且久。”:强调身心的合一与宁静,体现出一种长久的安宁。
- “睡蛇本亦无,何用钩与手。”:比喻无用的执念,强调内心的清净。
- “神凝疑夜禅,体适剧卯酒。”:对禅修状态的描述,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我生有定数,禄尽空余寿。”: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 “枯杨下飞花,膏泽回衰朽。”:自然的衰败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谓我此为觉,物至了不受。”:探讨人的觉悟状态,强调对外界事物的不执着。
- “谓我今方梦,此心初不垢。”:回应对自身状态的质疑,表示内心的纯净。
- “非梦亦非觉,请问希夷叟。”:表达对智慧的渴望,寻求更高的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睡蛇本亦无”,形象地比喻内心的无所执着。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人对生命、命运、内心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智慧的追求。通过描绘静谧的午后,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意象分析
- 蒲团:象征静坐、修行的状态。
- 竹几:代表自然与简朴的生活。
- 无何有:隐喻一种超脱的境界。
- 枯杨与飞花:象征生命的衰败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描绘的坐姿是什么? A. 盘腿坐
B. 椅子上坐
C. 站着
答案:A -
诗中提到的“无何有”指的是? A. 一种景象
B. 一种境界
C. 一种植物
答案:B -
苏轼对于命运的态度是? A. 反抗
B. 接受
C. 忽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苏轼和王维的诗都探索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苏轼的作品更强调对命运的思考,而王维则倾向于描绘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丽。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