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调二郎神》
时间: 2024-12-29 17:38:00意思解释
转调二郎神
作者: 徐伸〔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闷来弹雀,又搅破一帘花影。
谩试著春衫,还思纤手,薰彻金炉烬冷。
动是愁多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
想旧日沉腰,而今潘鬓,不堪临镜。
重省。别来泪滴,罗衣犹凝。
料为我厌厌,日高慵起,长托春酲未醒。
雁翼不来,马蹄轻驻,门闭一庭芳景。
空伫立,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烦闷,弹着雀儿,仿佛打破了一帘花影。
随意试着春天的衣衫,却又思念那纤细的手,
香气已经从金炉的烟火中消散。
愁苦缠身,我该如何面对?只怪自己最近多病。
想起以前的倩影,如今的鬓发已经斑白,不忍再见镜子。
我重重思念,分别后泪水滴落,衣衫依然湿润。
我想是因为我厌倦,日头高挂却懒得起床,
长久沉醉于春日的醉意之中未能清醒。
雁阵未归,马蹄轻轻停驻,门前闭锁着一庭的芳景。
我独自伫立,整日倚靠在栏杆上,白昼漫长,周围却静悄悄的。
注释
- 闷来: 烦闷的心情来袭。
- 弹雀: 指弹奏乐器,雀儿可能指小鸟,意象轻灵。
- 谩试著春衫: 随意试穿春天的衣服。
- 薰彻金炉烬冷: 香气已经散去,金炉的余烬也冷却。
- 沉腰: 形容昔日的美丽身姿。
- 潘鬓: 形容头发的白色,潘指潘江,暗指头发的颜色变化。
- 罗衣: 轻薄的衣衫。
- 春酲: 春天的醉意,形容对春天的沉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伸,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其时代背景政治动荡,诗人多借景抒情,反映个体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转调二郎神》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全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把一种深沉的愁苦与思念呈现在读者眼前。开篇以“闷来弹雀”引入,便揭示了内心的烦闷与不安。接着通过“试著春衫”的意象,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及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作者对香气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失落感,暗示着美好事物的逝去。
在情感的层次上,诗人既有对自我的沉思,也有对他人的思念。“想旧日沉腰,而今潘鬓”的对比,展示了岁月的无情,令人感慨万分。整首词的节奏缓慢,情感细腻,读来令人心痛,仿佛在倾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与愁苦。
最后,诗人用“门闭一庭芳景”与“空伫立”来结束,给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感觉,仿佛在说,尽管外面春光明媚,内心却依然孤独无依。整首词在抒情中融入了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情感的深刻探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闷来弹雀: 形容心中烦闷,情绪低落。
- 又搅破一帘花影: 花影被打破,象征美好的事物被打扰。
- 谩试著春衫: 随意试穿春衣,暗含对春天的期待。
- 还思纤手: 思念过去的人或事,情感细腻。
- 薰彻金炉烬冷: 描绘香气消散,象征过去的美好已逝。
- 动是愁多如何向: 愁苦缠身,不知如何面对。
- 但怪得新来多病: 自责为自己最近的状态。
- 想旧日沉腰: 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 而今潘鬓,不堪临镜: 现状不如昔日,形象变化。
- 重省: 反思自我。
- 别来泪滴: 离别后思念,泪水流淌。
- 罗衣犹凝: 轻薄衣衫因泪水而凝湿。
- 料为我厌厌: 自我厌倦,懒于起身。
- 日高慵起: 日已高升,却无心起床。
- 长托春酲未醒: 沉醉于春日的迷醉中。
- 雁翼不来: 归雁未至,象征思念的无奈。
- 马蹄轻驻: 马蹄轻轻驻足,象征静谧。
- 门闭一庭芳景: 门前美景却无法享受。
- 空伫立: 独自伫立,感到孤独。
- 尽日阑干倚遍: 整日倚靠在栏杆,表现无聊与孤独。
- 昼长人静: 白昼漫长,周围环境静谧。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弹雀”比喻内心的烦闷。
- 拟人: “薰彻金炉烬冷”描绘香气的消逝。
- 对仗: “别来泪滴,罗衣犹凝”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张力。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个人的孤独与思念,展现出对往昔美好的怀念与现实生活的无奈,整体情感基调沉郁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衫: 春天的衣衫,象征青春与美好。
- 金炉: 香炉,代表过去的温暖与美好。
- 泪滴: 眼泪,象征思念与伤感。
- 马蹄: 象征归来的希望与期待。
- 阑干: 栏杆,象征孤独的伫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衫”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孤独
C. 春天
D. 愁苦 -
“雁翼不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思念
B. 欢喜
C. 感伤
D. 孤独 -
诗中哪些意象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
A. 金炉
B. 马蹄
C. 春衫
D. 以上皆是
答案:
- C
- A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转调二郎神》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但徐伸的词更为细腻,情感深沉;而李清照则更多展现出女性的柔情与细腻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