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自端明去外台,脩途松盖属谁栽。仁心既许推仁政,玉笋清班趁早排。
白话文翻译:
自从端明离开外台,修直的道路上松树的覆盖是谁栽种的?仁爱的心意既然已经允诺推行仁政,那么清晨的玉笋就应当迅速地排成行列。
注释:
- 端明:指代宋代的朝廷官员,通常是指对朝政有贡献的贤能之士。
- 外台:古代官署,指代高官的职位或所处的地方。
- 脩途:修整的道路,象征清正的政治环境。
- 松盖:松树的树冠,象征着庇护和生机。
- 仁心:仁爱之心,指代善良的心态。
- 仁政:仁爱之治,指代以仁爱为基础的政治。
- 玉笋:比喻清新、优秀的人才。
- 清班:清晰的队伍,形容有秩序的安排。
典故解析:
- 仁政:源于儒家思想,强调以德治国,推行仁政是古代君主理想的治国方略。
- 松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长青和坚韧,代表着坚强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致诚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文治盛行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社会风气和政治理想。他的诗词往往以抒发个人情怀与关切社会为主,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和骆萝宪分水岭诗 其一》的创作,正值宋代政治变革时期,社会对仁政和良治的期待浓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政治理想相结合,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人才的重要性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开头“自从端明去外台”一语,带着一丝惆怅,似乎在叹息贤能之士的离去,使得政治环境愈加艰难。接着,通过“脩途松盖”这一意象,诗人提问“属谁栽”,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观察,也暗含对政治生态的思考:理想的政治需要谁来营造。
“仁心既许推仁政”,表达了诗人对于仁爱的执念,仁爱之心是推行仁政的基础,显示出他期望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强烈愿望。而最后一句“玉笋清班趁早排”,则是对人才的呼唤,优秀的人才需要得到及时的重用与安排,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哲理,意象的运用恰到好处,既有对社会的关注,又充满了人文关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既温暖又坚定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自端明去外台:自从端明离开高位,暗示贤能之士的缺失。
- 脩途松盖属谁栽:修整的道路上松树的覆盖,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仁心既许推仁政:仁心已然承诺,表达了对仁政的期待。
- 玉笋清班趁早排:玉笋象征优秀人才,呼吁及时使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笋”比喻优秀人才,形象生动。
- 提问:通过提问增强了诗的思考性,激发读者的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人才的重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盖:象征庇护与生机,暗示政治的庇护性。
- 仁心:体现人文关怀,强调德治的重要性。
- 玉笋:象征清新优秀人才,表达对人才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仁政”主要强调什么?
- A. 以德治国
- B. 严刑峻法
- C. 经济发展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玉笋”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人对政治现状持悲观态度。 (对/错)
答案:
- A
- 优秀人才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林致诚与杜甫的作品,两者都关注社会问题,但杜甫更多的是对战争和民生的直接描绘,而林致诚则倾向于通过自然意象反思政治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系统整理与分析。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技巧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