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得溪桥句,悠然见白云。
风流忆尔辈,感慨寄斯文。
境与身名尽,情从山水分。
禅关如可叩,莫遣悟声闻。
白话文翻译:
重温那溪边的桥句,悠然间看到白云飘荡。
想起你们那些风流人物,感慨之情寄托于这篇文字。
身名与境界都已消逝,情感却与山水分开。
如果禅关可以叩响,请不要让觉悟的声音被忽视。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得:重新得到,回忆起。
- 溪桥句:溪边桥的诗句,指与自然相融的诗句。
- 悠然:心情宁静自得的样子。
- 风流:指风雅、洒脱的人。
- 尔辈:你们一类的人。
- 感慨:感悟和感慨。
- 境与身名尽:身名与环境的关系都已消失。
- 情从山水分:情感与自然景色分开。
- 禅关:禅的关口,象征觉悟的门径。
- 悟声闻:觉悟的声音,启示。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溪桥”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心境。禅宗思想贯穿全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哲思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宗周,明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关注自然景物与个人心境的关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哲学思考,表现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怀念之时,正值心境恬淡、思绪悠然之际,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蕴含着深厚的禅意与对自然的赞美,诗人以“溪桥”引入,描绘出一种恬静的自然景象;而“悠然见白云”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展现了诗人心灵的自在。接着,诗人忆起昔日的风流人物,感慨之情寄托于笔端,体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友谊的珍视。接下来的“境与身名尽”,强调了身外名利的虚无,诗人似乎在提醒自己,真正的情感是自然而然,与山水相分离的。最后一句“禅关如可叩,莫遣悟声闻”,则是对内心觉悟的期盼,诗人在此呼唤一种超越世俗的觉悟,期望能在自然与内心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得溪桥句:重温溪边的诗句,表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珍视。
- 悠然见白云:心境悠然自得,享受那份宁静。
- 风流忆尔辈:回忆起那些风雅的朋友,表达对往日友谊的怀念。
- 感慨寄斯文:将感慨寄托于文字之中,体现诗人的情怀。
- 境与身名尽:身外之名与环境的关系消失,暗示物质的虚无。
- 情从山水分:情感与自然的分离,反映内心的孤独。
- 禅关如可叩:若能接触到禅的境界,表达对觉悟的渴望。
- 莫遣悟声闻:希望不要错过觉悟的声音,强调对内心智慧的重视。
修辞手法:
本诗多用对仗和比喻,如“重得溪桥句”与“悠然见白云”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示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美好。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过往友谊的怀念,同时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强调内心的觉悟与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桥:象征宁静的自然环境,代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 白云:象征自由与宁静,反映诗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 山水:传统文化中常用的意象,代表自然与哲理的结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悠然见白云”表达的心情是: A. 焦虑
B. 宁静
C. 激动
D. 悲伤 -
“境与身名尽”这句话的意思是: A. 身外的名声与环境都消失了
B. 自然环境非常美丽
C. 身心愉悦
D. 过往的回忆 -
诗人希望通过“禅关如可叩”达到什么目的? A. 追忆往昔
B. 实现内心的觉悟
C. 追求名利
D. 享受自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诗人心境的和谐,李白的豪放与刘宗周的淡泊形成鲜明对比,但二者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禅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