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时间: 2025-01-17 09:26:55

忽忽何太息,颠毛亦已斑。

身悬行止地,道在废兴间。

一夕争千古,新愁换旧颜。

家缘聊尔尔,尊酒话宵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忽何太息,颠毛亦已斑。
身悬行止地,道在废兴间。
一夕争千古,新愁换旧颜。
家缘聊尔尔,尊酒话宵閒。

白话文翻译:

忽然之间,感叹何其深沉,
白发已渐生,鬓边的毛发也开始斑白。
身处于行走与停留之间,
道路在兴废之间徘徊。
一夜之间,争夺着千古岁月,
新的忧愁替代了旧日的容颜。
家庭的缘分也不过如此,
举杯畅饮,聊聊夜晚的闲事。

注释:

  •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突然之间。
  • 太息:叹息,感叹。
  • 颠毛:指头发,形容年老发白。
  • 悬行止地:处于行走与停留之间。
  • 废兴:兴起与衰败。
  • 一夕争千古:一夜之间,仿佛与千古的岁月相比。
  • 新愁换旧颜:新的忧愁代替了往日的面貌。
  • 家缘:家庭的缘分。
  • 尊酒:举杯饮酒。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表达的“新愁换旧颜”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类似于古代诗人在岁末年初时常有的情绪,普遍存在于许多古诗中。诗中“道在废兴间”的描写,也与道家哲学中讲究的变化与循环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宗周,明代诗人,以其精湛的诗词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除夕》写于除夕之际,正值辞旧迎新之时,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庭团聚的珍惜。

诗歌鉴赏:

《除夕》一诗,刘宗周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描绘了除夕夜的感触与思考。诗中开头的“忽忽何太息”,便道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令人不禁深思。在白发渐生的背景下,诗人似乎在回顾过去的岁月,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流逝。接着提到“身悬行止地,道在废兴间”,让人意识到人生的路途充满了不确定性,既有兴盛的时光,也有衰败的瞬间。这样的感受在除夕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尤为明显。

“一夕争千古”的描写,突显了除夕夜的特殊意义,仿佛一夜之间的思考,能与整个历史的长河相抗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历史的深刻思考。而“新愁换旧颜”则暗示了新一年的开始,虽然过去的烦恼逐渐被新的忧愁所替代,但生活依旧在继续,新的篇章即将展开。

最后,诗人以“家缘聊尔尔,尊酒话宵閒”结束,表明尽管感慨万千,家庭的团聚与举杯畅饮的闲聊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温情的画面,给人一种安定与温暖的感觉,展现了人们在岁末时对家庭的归属感与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忽忽何太息”:时间过得飞快,感慨无奈。
    • “颠毛亦已斑”:年华已逝,头发花白。
    • “身悬行止地”:处在行走与停留的状态。
    • “道在废兴间”:人生的道路在兴起与衰败之间徘徊。
    • “一夕争千古”:一夜之间的感触仿佛可以与历史对话。
    • “新愁换旧颜”:新的忧愁代替了过去的面貌。
    • “家缘聊尔尔”:家庭的缘分看似平淡。
    • “尊酒话宵閒”:举杯畅饮,闲话夜晚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废兴间”与“行止地”,对称而富有韵律。
    • 比喻:将时间流逝与历史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使时间如同有情感的存在,令人感同身受。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家庭团聚的温暖,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珍惜。

意象分析:

  • 时间:作为诗歌的核心意象,象征着流逝与感慨。
  • 白发:象征着衰老和时间的无情。
  • 家庭:在除夕夜的聚会中,象征着温暖与团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忽忽何太息”中“忽忽”的意思是: A. 缓慢
    B. 快速
    C. 忽然
    D. 不久

  2. 诗中提到的“新愁换旧颜”指的是: A. 旧的烦恼依然存在
    B. 新的一年带来了新的忧愁
    C. 家庭的关系变得疏远
    D. 对未来的希望

  3. “尊酒话宵閒”体现的主要情感是: A. 忧伤
    B. 失落
    C. 温暖
    D. 孤独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枯萎,体现了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对比,两者都探讨了时间与生活的主题,但刘宗周更侧重于对家庭与团聚的珍视,而李白则更强调享乐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