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骆华分水岭诗》

时间: 2024-12-29 18:47:41

照人风骨清如玉,振祖家声远若雷。

想对旅窗贪读易,不知门外使车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照人风骨清如玉,振祖家声远若雷。
想对旅窗贪读易,不知门外使车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你那清高的风采如同玉石般纯净,能振动祖辈的声望像雷声一样遥远。想要在旅途之中贪婪地阅读,却不知道门外已有车马到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照人:照耀他人的,形容风采出众。
  • 风骨:指人的风范和气质。
  • 清如玉:形容清白纯洁,像玉一样。
  • :振动,传播。
  • 祖家声:祖辈的声望或名声。
  • 远若雷:形容声望传播得极远,像雷声一样。
  • 旅窗:旅途中居住的地方。
  • 贪读:贪心地阅读。
  • 使车:指来访的车马。

典故解析:

  • :在中国文化中,玉象征着高洁和美德。
  • 雷声:雷声常被用来形容声势浩大,具有传播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致诚,南宋诗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才华横溢,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常以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作品多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林致诚旅途之时,或许是在他行走于山水之间,思考自己的人生和理想,感慨于所见的风景和家族的声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理想人格和家族声望的追求。开头两句以“照人”“清如玉”形容人的风采,表现出一种清高与高洁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仅属于个人,更是家族的象征。接下来的“振祖家声远若雷”则将个人的美德与家族的声名结合,强调了个人成就对于家族的重要性,形成了很强的家国情怀。

而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反省,表达了在追求理想中的迷失。“想对旅窗贪读易,不知门外使车来”,这句诗反映出诗人在阅读时的沉浸与忘我,外面的世界却在不断呼唤他,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整体而言,诗歌传达了一种高洁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对立,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照人风骨清如玉:这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所崇尚的品德和气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清高脱俗的人物形象。
  2. 振祖家声远若雷:强调个人的成就不仅仅是自身的荣耀,更是对家族声誉的传承,表现出一种责任感。
  3. 想对旅窗贪读易:表达了诗人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在旅途中变得更加迫切。
  4. 不知门外使车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沉浸于自我世界而忽视外界变化的状态,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常与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的风骨比作玉,强调其清高。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语:后两句中表现出一种自我反省的情感,形成了内心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个人理想与家族声望之间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在现实生活中对个人责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纯粹的品德。
  • :象征声势浩大和影响广泛的名声。
  • 旅窗:代表流动的生活和对知识的渴望。
  • 使车:象征外界的干扰与生活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照人风骨清如玉”中的“玉”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高洁与美德
    C. 生命

  2.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友情
    B. 家国情怀与个人理想
    C. 自然风光

  3. “不知门外使车来”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对旅行的渴望
    B. 对生活的无知与迷失
    C.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林致诚的诗更侧重于对家族声望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地体现在个人自由与豪放不羁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