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骆华分水岭诗》

时间: 2024-12-29 18:58:21

莫言种木事平平,多少行人上玉京。

岂惮炎途依密荫,云天大芘尽蒙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莫言种木事平平,多少行人上玉京。岂惮炎途依密荫,云天大芘尽蒙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说种树的事情是平常的,有多少行人走向繁华的京城。难道会畏惧炎热的旅途,只要有浓密的树荫,云天的高远也会被遮蔽。

注释

字词注释:

  • 莫言:不要说,表示反驳。
  • 种木:种树,指植树造林。
  • :事情,事情的意思。
  • 平平:平常、普通。
  • 多少:许多、很多。
  • 行人:路上的人,旅客。
  • 玉京:指京城,即当时的首都,象征繁华。
  • 岂惮:难道会害怕,不会惧怕。
  • 炎途:炎热的旅途。
  • 密荫:浓密的树荫。
  • 云天:高远的天空。
  • 大芘:大树的荫庇。

典故解析:

  • 玉京:古代对京城的美称,指代繁华和理想的地方。
  • 炎途:常用来形容夏季酷热的旅途,可能引发对旅途艰辛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致诚,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世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的背景可能与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有关。身处繁华的京城,面对炎热的旅途,作者通过植树的意象,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坚持的态度。

诗歌鉴赏

《和骆华分水岭诗》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首句“莫言种木事平平”,否定了种树这一行为的平凡性,表明在自然和人生的过程中,每一件事情都充满了意义。接下来的“多少行人上玉京”将视角从个体转向集体,表现出人们在追求理想和目标时的共同努力,暗含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岂惮炎途依密荫”,用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行人的勇气与坚持,虽然前路炎热,但只要有树荫的庇佑,便能克服艰难,继续前行。这种对自然的依赖与对生活的态度相结合,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最后一句“云天大芘尽蒙成”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云天象征着理想与希望,而“大芘”则暗示了浓密的树荫所带来的庇护。整体上,诗歌通过简单的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依然要追求自己的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莫言种木事平平:强调种树并非平常,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其特别的意义。
  2. 多少行人上玉京:表达了人们追求理想和目标的共同努力。
  3. 岂惮炎途依密荫:无畏艰难险阻,只要有庇护,就能继续前行。
  4. 云天大芘尽蒙成:理想与庇护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荫比作庇护,暗示自然对人的保护。
  • 对仗:如“炎途”和“密荫”,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理想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在面对艰难险阻时,依然怀抱希望与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种木:象征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 玉京:象征理想与繁华。
  • 炎途:暗示人生的艰辛与挑战。
  • 密荫:代表保护与庇护。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主题,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在艰难环境中仍然能够找到希望的信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京”指代什么? A. 京城
    B. 村庄
    C. 山川
    D. 河流

  2. “岂惮炎途依密荫”中的“炎途”指的是什么? A. 冬天的旅途
    B. 炎热的旅途
    C. 舒适的旅途
    D. 安静的旅途

  3. 诗中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A. 生活的平淡
    B. 理想与坚持
    C. 自然的美丽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但林致诚的诗更加强调在追求理想中的坚持与勇气,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