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龙幡胜槩落群峰,水石清奇叠万重。燕坐不辞提祖令,微躯那更继前踪。
白话文翻译:
龙旗飘扬在群山之巅,水石清幽奇特层层叠叠。燕子安坐不辞奉承祖师的命令,我这微薄之躯又如何能继续前人的足迹呢?
注释:
- 龙幡:龙形的旗帜,象征威严和崇高的地位。
- 胜槩:胜过的标志或象征,槩即旗帜的意思。
- 群峰:众多山峰,指高耸的山脉。
- 水石:水与石,指自然景观。
- 清奇:清新而奇特,形容景色独特。
- 叠万重:层层叠叠的形态。
- 燕坐:燕子安坐,指安静无所事事。
- 提祖令:奉承祖师的命令,指传承师门的教义。
- 微躯:微小的身体,形容自己渺小。
典故解析:
“提祖令”可能指的是对佛教祖师的尊重与追随,体现了对祖师教义的敬仰与传承。佛教中强调师承关系,修行者需遵循祖师的教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慧远,宋代高僧,精通佛教典籍,致力于弘扬佛教文化。他的诗作多以佛教哲理为核心,语言简练却富有深意,反映了他对人生和信仰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当时佛教盛行的背景下,作者以诗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前辈宗师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作为修行者的谦卑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哲理的思考与感悟。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龙旗在高峰之上迎风飘扬,水石交融,形成层层叠叠的奇特景致。这种高远的意象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更暗示了人生追求的崇高与理想。
接下来的两句则体现了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谦卑。他提到“燕坐不辞提祖令”,说明了他对师承的尊重与责任感,但在面对前人的辉煌时,他又自谦地表示自己的渺小与无能,感叹“微躯那更继前踪”。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诗中交织,既有对前辈的敬仰,也有对自我局限的深刻认识,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和深邃。
整首诗透出一种宁静的哲思,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的心态。诗中既有景,有情,更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幡胜槩落群峰:龙旗在高峰上飘扬,象征着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 水石清奇叠万重:描述自然景色的层次感,表达清新独特的美感。
- 燕坐不辞提祖令:燕子虽然安静,却不辞辛劳地遵循祖师的教诲,体现出对教义的尊重。
- 微躯那更继前踪:自谦的语气,表达对自己能力的怀疑与对前辈的追随。
修辞手法:
- 比喻:龙幡比喻崇高理想,水石比喻自然之美。
- 对仗:诗句间有对仗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拟人:燕子“坐”在这里,赋予了生物以人的特性,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和对自己渺小的自省,体现了佛教修行者的谦卑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幡:象征权威和崇高理想。
- 群峰:自然的壮美,象征人生的目标。
- 水石: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坚韧。
- 燕子:象征自由与灵动,亦可代表对教义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龙幡胜槩”中的“槩”指什么? A. 旗帜
B. 龙的形状
C. 高峰
D. 水石 -
诗中“微躯”指的是? A. 诗人的身体
B. 祖师的教义
C. 自然的美
D. 燕子的姿态 -
“不辞提祖令”中的“提祖”是指什么? A. 自己的祖先
B. 佛教祖师
C. 自然的力量
D. 诗人的理想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
- 《登高》by 杜甫
诗词对比:
与释慧远的这首诗相比,李白的《静夜思》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的《登高》则在自然景色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两者都反映出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思考与情感,但主题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