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并答杨次公》

时间: 2025-01-06 04:27:27

昆卢海上妙高峰,二老遥知说此翁。

聊复舣舟寻紫翠,不妨持节散陈红。

高怀却有云门兴,好句真传雪窦风。

唱我三人无谱曲,冯夷亦合舞幽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和并答杨次公
作者:苏轼 〔宋代〕

昆卢海上妙高峰,
二老遥知说此翁。
聊复舣舟寻紫翠,
不妨持节散陈红。
高怀却有云门兴,
好句真传雪窦风。
唱我三人无谱曲,
冯夷亦合舞幽宫。


白话文翻译:

在昆仑山的海上,耸立着一座高峰,
二老(指老子和庄子)遥远地知道,正在谈论这个人。
我暂时靠岸,寻找那紫色和翠绿色的美景,
不妨把节日的酒宴散开,欣赏这红色的美酒。
高远的情怀激发了我对云门的向往,
美好的诗句确实传达了雪窦山的风情。
我们三个人合唱着没有谱的曲子,
冯夷也来舞动幽静的宫殿。


注释:

  • 昆卢:指昆仑山,古代神话中被视为仙境的地方。
  • 二老:通常指老子和庄子,象征道家思想。
  • 舣舟:停船,靠岸。
  • 紫翠:指美丽的景色,紫色和绿色的自然风光。
  • 持节:持有节令,指节日或庆典。
  • 云门:传说中的仙境,常与道教有关。
  • 雪窦:雪窦山,以其清幽而著称。
  • 冯夷:古代神话中的神人,象征仙乐舞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篇。苏轼的作品通常充满人文关怀,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再和并答杨次公》写于苏轼与友人杨次公的交流中,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欣赏和对自然美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昆仑、云门等意象,寓意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仙境的憧憬。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前四句描绘了昆仑山的壮丽和老子、庄子的哲学影响,表达了对高峰的仰望和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在这一背景下,诗人以“舣舟寻紫翠”来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探索,体现了他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珍视。

接下来的诗句中,苏轼通过“高怀却有云门兴”,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云门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精神境界。而“好句真传雪窦风”则使人感受到诗句的灵动与清新,展现了苏轼对美句的追求和对文学的热爱。

最后,诗人以“唱我三人无谱曲,冯夷亦合舞幽宫”收尾,描绘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场景,表明在理想的精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能够自由交流,享受艺术的乐趣。整首诗在道家哲学的影响下,融合了对自然、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昆卢海上妙高峰:描绘了昆仑山的壮丽。
  2. 二老遥知说此翁:表达老子与庄子对诗人(自我)的认同与赞赏。
  3. 聊复舣舟寻紫翠:象征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4. 不妨持节散陈红:暗示在节日时光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5. 高怀却有云门兴:表达对理想境界和道家思想的追求。
  6. 好句真传雪窦风:体现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对美好句子的追求。
  7. 唱我三人无谱曲:象征友人间的交流与艺术的自由。
  8. 冯夷亦合舞幽宫:描绘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怀却有云门兴,好句真传雪窦风”。
  • 比喻:昆仑、云门等意象的使用象征哲理与理想。
  • 排比:加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和道家哲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仑:象征高远与理想。
  • 云门:象征心灵的自由与哲理的追求。
  • 紫翠:代表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冯夷:象征艺术的和谐与人际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王维

  2. “云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界
    C. 自然风景
    D. 诗人的友人

  3. “不妨持节散陈红”意指什么? A. 享受节日的欢乐
    B. 忽视节日的意义
    C. 拒绝聚会的邀请
    D. 追求物质享受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诗作,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另一首诗,体现了对亲情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两者都在诗中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截然不同,苏轼更为细腻,李白则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传》:详细介绍苏轼的生平与作品。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