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

时间: 2025-01-01 12:45:18

治病如治国,药石匪妄投。

君臣佐使间,大小理亦侔。

人生精气神,浩荡天机流。

阴阳既适职,体质分刚柔。

肤革一以实,肓膏百无忧。

菖蒲亦引年,丹砂亦可求。

树本苟不固,病𤺄谁能瘳。

勿用扁鹊言,终从贾生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治病
钱宝琛 〔清代〕

治病如治国,药石匪妄投。
君臣佐使间,大小理亦侔。
人生精气神,浩荡天机流。
阴阳既适职,体质分刚柔。
肤革一以实,肓膏百无忧。
菖蒲亦引年,丹砂亦可求。
树本苟不固,病谁能瘳。
勿用扁鹊言,终从贾生谋。

白话文翻译:

治病就像治国,药石绝不可随便使用。
君臣和佐使之间,大小事务应当一视同仁。
人的精气神,浩浩荡荡如天机流转。
阴阳之气各尽其职,体质则分为刚与柔。
皮肤和内脏兼顾,百病自然无忧。
菖蒲可以延年,丹砂也可求得。
树根若是不牢固,谁能治愈其病?
不要听信扁鹊的言论,最终还是要依靠贾生的谋略。

注释:

  • 药石匪妄投:药石不应随意投放。
  • 君臣佐使:指治国中的各个角色,君主、臣子和辅助者。
  • 精气神:指人的精神和生命力。
  • 阴阳: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指自然界的两种基本力量。
  • 肤革:指皮肤的表层。
  • 肓膏:指内部的脏腑。
  • 菖蒲:一种草本植物,古时认为它有延年益寿之效。
  • 丹砂:一种矿物,古代被认为有药用价值。
  • 扁鹊:古代著名的医生,寓意听取他人之言。
  • 贾生:指西汉的贾谊,意在强调智谋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钱宝琛,清代诗人,生于清代中期,擅长诗词,尤其在医学和哲学方面有较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医学和治国理政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通过将治病和治国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医学和政治治理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将治病与治国进行类比,展现了作者对医学和政治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就点明了主题——治病应如治国,强调了措施的严谨与科学性,反对随意用药。接着,诗人通过“君臣佐使”的比喻,指出在治病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诗中提到“阴阳既适职”,引入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表现出对阴阳调和的重视。接下来的“肤革一以实,肓膏百无忧”,则强调了全面的身体检查与调理是治病的根本,体现了作者对整体观念的认同。

最后两句“勿用扁鹊言,终从贾生谋”,则是对传统医学的反思,强调了理性分析与实际经验的重要性,表明在面对疾病时,需依靠经验与智慧,而不是盲目相信权威。

整首诗在平仄对仗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与生动的比喻,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医术的阐述,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治病如治国:强调治病的严谨性。
  2. 药石匪妄投:警惕随便使用药物。
  3. 君臣佐使间:比喻各角色的协同。
  4. 大小理亦侔:强调治病的全面性。
  5. 人生精气神:提到人的生命力。
  6. 浩荡天机流:形容生命的广阔与流动。
  7. 阴阳既适职:阴阳调和是治病的关键。
  8. 体质分刚柔:体质的差异决定治疗方式。
  9. 肤革一以实:强调皮肤和内部的平衡。
  10. 肓膏百无忧:全面调理无忧。
  11. 菖蒲亦引年:自然药物的效果。
  12. 丹砂亦可求:古代药物的探索。
  13. 树本苟不固:树木根基不稳则难以生长。
  14. 病谁能瘳:疾病无法治愈。
  15. 勿用扁鹊言:反思传统医学。
  16. 终从贾生谋:强调智慧与经验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治病比作治国,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类比治病与治国,表达了对医学的深刻理解与对传统智慧的反思,强调科学、理性和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石:象征治疗手段。
  • 君臣:象征权力与责任。
  • 阴阳:象征自然法则。
  • 菖蒲、丹砂:象征自然和药用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治病如治国,强调了什么? A. 随意用药
    B. 严谨的治疗方法
    C. 只用传统方法

  2. 诗中提到的“君臣佐使”是指什么? A. 治国的角色
    B. 医生的角色
    C. 病者的角色

  3. “勿用扁鹊言”反映了作者对什么的看法? A. 传统医学的绝对性
    B. 传统医学的局限性
    C. 现代医学的优越性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y 陆游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治病》与《春望》:两者都在反映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但《治病》更侧重于理性与科学,而《春望》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清代诗人研究》

这些资料可以为深入理解诗歌提供更为丰富的背景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