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二首》

时间: 2025-01-04 07:50:43

崆峒访道屈尊乎,万卷丹书看转愚。

着破铁鞋无觅处,得师全不费功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崆峒访道屈尊乎,万卷丹书看转愚。 着破铁鞋无觅处,得师全不费功夫。

白话文翻译:

我前往崆峒山寻求道法,显得多么谦卑啊,但翻阅了无数的炼丹书籍,却越看越觉得自己愚笨。 我穿破了铁鞋四处寻找,却一无所获,没想到得到师父的指点,竟然毫不费力。

注释:

  • 崆峒: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古代道教圣地之一。
  • 访道:寻求道法或真理。
  • 屈尊:谦卑地请求。
  • 丹书:指炼丹的书籍,也泛指道教经典。
  • 转愚:变得更加愚笨。
  • 着破铁鞋:比喻历尽艰辛,四处寻找。
  • 无觅处:找不到。
  • 得师:得到师父的指点。
  • 全不费功夫:毫不费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元鼎,字宗禹,号云峰,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诗歌多涉及道教修炼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寻求道教真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他谦卑地前往崆峒山访道,但阅读了大量丹书后感到困惑和愚笨。最终,他意外地得到了师父的指点,发现真理其实并不遥远,也不需要费力寻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寻求道教真理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前两句通过“崆峒访道”和“万卷丹书”的意象,展现了作者的谦卑和困惑。后两句则通过“着破铁鞋”和“得师全不费功夫”的对比,表达了真理的意外获得和轻松领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追求自然和真理的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崆峒访道屈尊乎”,表达了作者谦卑地前往崆峒山寻求道法的情景。
  • 第二句“万卷丹书看转愚”,描绘了作者阅读大量丹书后感到困惑和愚笨的心境。
  • 第三句“着破铁鞋无觅处”,通过“着破铁鞋”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历尽艰辛却一无所获的困境。
  • 第四句“得师全不费功夫”,突出了作者意外地得到师父指点,轻松领悟真理的惊喜。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着破铁鞋无觅处”和“得师全不费功夫”的对比,突出了真理的意外获得和轻松领悟。
  • 比喻:“着破铁鞋”比喻历尽艰辛,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可能充满艰辛和困惑,但真理的获得有时却是意外和轻松的。这体现了道教追求自然和真理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崆峒:象征道教圣地,代表寻求真理的起点。
  • 万卷丹书:象征知识和智慧,但也暗示了困惑和愚笨。
  • 着破铁鞋:象征历尽艰辛,四处寻找。
  • 得师:象征真理的指引和轻松领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崆峒”是指什么? A. 山名 B. 人名 C. 书名 D. 地名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沮丧 B. 困惑 C. 惊喜 D. 轻松

  3. 诗中的“得师全不费功夫”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真理难以获得 B. 真理轻松领悟 C. 真理需要费力寻找 D. 真理无处可寻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涉及道教修炼和自然哲理。
  • 王维《终南别业》:表达了隐逸山林,追求自然和真理的思想。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夏元鼎《题壁二首》:两者都涉及道教修炼和自然哲理,但李白更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而夏元鼎更注重心路历程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宋诗》:收录了夏元鼎的诗歌作品。
  • 《中国道教史》:了解道教历史和文化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深入解析古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