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瑞玉山庵》

时间: 2025-01-19 13:44:22

偶寻孤隐处,幽僻远腥荤。

结屋聊依石,栽松却傍坟。

山深长雾雨,海近渺风云。

不必称昏聩,自然疏见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寻孤隐处,幽僻远腥荤。
结屋聊依石,栽松却傍坟。
山深长雾雨,海近渺风云。
不必称昏聩,自然疏见闻。

白话文翻译:

偶尔寻到一个隐秘的地方,幽静偏僻,远离腥膻之味。
搭建一间小屋,依着岩石而居,栽种松树,却又靠近坟墓。
深山中常有雾雨,近海处风云渺茫。
不必自称愚昧,天性使然自能见闻稀少。

注释:

  • 孤隐处:指孤独隐秘的地方。
  • 腥荤:指腥味和荤腥食物,这里形容远离世俗之地。
  • 结屋聊依石:搭建小屋,暂时依靠岩石。
  • 栽松却傍坟:种松树却靠近墓地,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
  • 长雾雨:指山中常常有雾和雨。
  • 渺风云:指海边的风云变幻,感觉渺小而遥远。
  • 昏聩:指愚笨,这里暗指对世事的无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圆悟,宋代禅僧,通晓诗词,擅长抒发隐逸情怀。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隐居生活,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隐居山间,表达了他对孤独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

诗歌鉴赏:

《和黄瑞玉山庵》是一首描写隐逸生活的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脱。诗的开头“偶寻孤隐处,幽僻远腥荤”便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氛围,令人感受到一种清净与孤独。接着,诗人描述了他所居住的环境——“结屋聊依石,栽松却傍坟”,通过对小屋、岩石、松树和坟墓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虽身处世外但又有历史感的情境,表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山深长雾雨,海近渺风云”描绘出深山中的自然景象和近海的渺小感,进一步强化了与世隔绝的意境。而最后一句“不必称昏聩,自然疏见闻”则是作者对自己隐居生活的自我解读,虽不与世俗接触,但并不认为自己愚昧,反而是一种自然的选择。这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思,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

整首诗充满了禅意,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宋代诗词中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寻孤隐处:偶然寻找一个孤独隐秘的地方,表现出一种随意和无目的的状态。
  2. 幽僻远腥荤:这个地方既幽静又偏僻,远离了腥膻的食物,表明对世俗繁华的逃避。
  3. 结屋聊依石:在此地搭建小屋,依靠岩石而居,体现出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4. 栽松却傍坟:种植松树却靠近坟墓,暗示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5. 山深长雾雨:深山中常有雾雨,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自然环境。
  6. 海近渺风云:海边的风云变幻,给人渺小之感,反映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的渺小。
  7. 不必称昏聩:不需要自称愚昧,表现出对生活智慧的自信。
  8. 自然疏见闻:自然的选择使得见闻变得稀少,暗示对世事的淡泊。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山深长雾雨,海近渺风云”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超脱,展现出一种清净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隐:象征隐士的生活状态,追求内心的宁静。
  • 雾雨:代表自然的神秘与变化,象征人生的不确定性。
  • 松树:象征坚韧与长寿,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腥荤”指的是什么? A. 清淡的食物
    B. 腥味和荤腥食物
    C. 甜食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随俗而居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繁华的追求

  3. “山深长雾雨,海近渺风云”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对仗
    C. 比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贾岛《寻隐者不遇》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贾岛《寻隐者不遇》:也有对隐士生活的渴望与思考,表现出诗人对心灵归属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