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时间: 2025-01-06 04:48:07

春风又绿江南草。

游人竞放江南棹。

微雨柳如烟。

帘前燕子闲。

酒边明翠靥。

宛转黄莺舌。

挥手水天长。

今生老异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春风又绿江南草,
游人竞放江南棹。
微雨柳如烟,
帘前燕子闲。
酒边明翠靥,
宛转黄莺舌。
挥手水天长,
今生老异乡。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春风又把江南的草地染绿,
游人们争相划起江南的小船。
细雨中柳树如烟般飘渺,
帘前的燕子悠闲地飞舞。
酒桌旁的笑脸如明亮的翠色,
黄莺的歌声婉转动听。
挥手告别,水天一色,
今生却身处异乡,感到孤独。


注释:

字词注释

  • :词牌名,源自唐代,常用来表达柔美的情感。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著称。
  • 明翠靥:指清晰明亮的笑脸,靥是指面颊。
  • 宛转:形容声音柔和、婉转。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江南,历史上以其秀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厚的人文底蕴闻名。春风、细雨、柳树等意象常常用来描绘江南的春天,传达出一种温柔而富有诗意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以其细腻的文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广泛推崇。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菩萨蛮》创作于朱自清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的困扰之时,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描绘江南春景的词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在开头两句中,春风将江南的草地再次染绿,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接下来的“游人竞放江南棹”,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热闹场景,游人们兴致勃勃地划船,仿佛在享受春日的温暖与美好。

“微雨柳如烟”一句,描绘出细雨中柳树的飘逸,给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感觉。此时,帘前的燕子翩翩起舞,增添了生活的闲适与宁静。接着,诗人通过“酒边明翠靥”描绘了酒桌旁的欢聚情景,笑脸如翠色般明亮,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挥手水天长,今生老异乡”却转向了深沉的思考,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此时的水天一色,象征着无尽的离别与孤独,给整首词增添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整首词以春天的美景开篇,最终却转向了对人生的思索,典型地展现了朱自清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风又绿江南草:春风吹来,江南的草又焕发生机,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游人竞放江南棹:游人们争相划船,表现出热闹的春日景象。
  • 微雨柳如烟:细雨中柳树模糊如烟,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 帘前燕子闲:窗帘前的燕子悠闲地飞舞,体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
  • 酒边明翠靥:酒桌旁的笑脸如明亮的翠色般动人,表现出人们的欢愉与友好。
  • 宛转黄莺舌:黄莺的歌声柔美动听,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挥手水天长:挥手告别,水天相连,表现出无尽的离别感。
  • 今生老异乡:身处异乡,感到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柳如烟”,将柳树与烟雾相比较,增强了诗的意象美。
  • 拟人:如“帘前燕子闲”,赋予燕子以人的特征,使得景物生动起来。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律动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江南春景,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内心却隐隐流露出孤独和愁绪,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江南草:代表了故乡的自然美景。
  • :象征柔美与飘逸,常用于描绘春天的意境。
  • 燕子:象征灵动与生命力,常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 黄莺:代表春天的声音与生机。
  • 水天:象征广阔与无尽,传达一种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风又绿江南草”中“绿”字的意思是:
    A. 绿色的
    B. 复苏的
    C. 繁茂的

  2. 诗中提到的“帘前燕子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A. 繁忙
    B. 悠闲
    C. 寂静

  3. 诗的最后一句“今生老异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乡
    C.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与《菩萨蛮》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多地融入了对爱情的思考,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两者都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深刻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自清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