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绮窗曾记调鹦鹉。海棠依旧娇如许。
小谪几多年。几回欲问天。
有情天易老。遗恨知多少。
青鬓已成霜。销魂在异乡。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窗边,我曾记得那调皮的鹦鹉;
海棠花依旧娇艳如昔。
小小的被贬几年了,几次想问天上的事情。
有情的天容易变老,留下多少遗憾?
我的青丝已经变成了白霜,魂魄在异乡流连。
注释:
- 绮窗:华丽的窗户,象征着美好和富贵的环境。
- 调鹦鹉:指调戏鹦鹉,暗指轻松愉快的生活。
- 海棠:海棠花,象征美丽和爱情。
- 小谪:指轻微的贬谪,形容作者的官职被降。
- 有情天易老:指有感情的人在时间的流逝中会感到悲伤。
- 青鬓已成霜:青色的鬓发已渐渐变白,象征年华已逝。
典故解析:
- 海棠:海棠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美丽的女子和爱情的惆怅。
- 调鹦鹉:鹦鹉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欢乐和轻松的氛围,与作者的怀旧情感形成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采芝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她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诗人被贬期间,表达了她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她通过描绘海棠花的依旧娇艳,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失落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菩萨蛮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开头以“绮窗曾记调鹦鹉”引入,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鹦鹉象征着欢乐和轻松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欢乐似乎已不复存在。接下来的“海棠依旧娇如许”则对比了自然的恒久与人事的沧桑,海棠花依旧美丽,但诗人的心已不复以往。接着的“小谪几多年,几回欲问天”道出了诗人因贬谪而生的无奈与对命运的质问。
“有情天易老,遗恨知多少”更是将诗人的感慨推向高潮,情感与时间的流逝交织,令人感到无比惆怅。最后两句“青鬓已成霜,销魂在异乡”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青丝变白霜,象征着年华的消逝,而在异乡的孤独感加剧了这种思乡情绪。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巧妙,海棠、青鬓、鹦鹉等意象都饱含深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绮窗曾记调鹦鹉。
- 通过“绮窗”表现出一种美丽的环境,回忆起过去与鹦鹉的欢乐时光,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
海棠依旧娇如许。
- 海棠花的美丽依旧,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永恒,但与人事的变迁形成鲜明对比。
-
小谪几多年。
- 表达了诗人因轻微贬谪而产生的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时间在这里成为了感情的衡量标准。
-
几回欲问天。
- 表达了诗人多次想要向天询问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渺小。
-
有情天易老。
- 指出有情人常常在时间中感到老去,感情的脆弱与时间的无情形成对比。
-
遗恨知多少。
- 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遗憾,感叹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遗失。
-
青鬓已成霜。
- 形象地表现出岁月的无情,青丝变白霜,象征着青春的消逝。
-
销魂在异乡。
- 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情感的深度在此得以升华。
修辞手法:
- 比喻:青鬓比喻年华,白霜比喻岁月的流逝。
- 对仗:如“有情天易老,遗恨知多少”,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主题涵盖了时间、情感与人生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绮窗:象征美好的回忆与生活的富裕。
- 鹦鹉:代表欢乐与轻松的生活。
- 海棠:象征美丽与爱情的惆怅。
- 青鬓: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 异乡:象征孤独与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绮窗曾记调鹦鹉”中的“绮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窗帘
- B. 华丽的窗户
- C. 一种鸟类
-
诗中“海棠依旧娇如许”是用来表现什么的?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时间流逝的惋惜
- C. 对爱情的期待
-
“青鬓已成霜”中“青鬓”指的是?
- A. 年轻
- B. 头发
- C. 眼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生命的感慨。
- 温庭筠《菩萨蛮》:与吕采芝的作品有相似的主题,表现对爱情的感伤。
诗词对比:
- 吕采芝《菩萨蛮 其二》与李清照《如梦令》:
- 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吕采芝更侧重于对岁月流逝的叹息,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与不舍。两者在情感的细腻表现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吕采芝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