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其二 客中感
百匝周环无患树。
树犹如此人何语。
红叶漾微波。
斜阳秋思多。
清光摇远碧。
月出千山白。
之子采兰归。
天涯相见稀。
白话文翻译:
在无忧无虑的树木环绕中,
树木如此,人又能说什么呢?
红叶在微波中荡漾,
斜阳映照,秋思愈加浓厚。
清澈的光影摇曳在远方的碧空,
月亮升起,照亮千山的白雪。
那人正采兰归来,
可在天涯相见的机会却是稀少。
注释:
- 百匝:形容树木环绕,形状如圈。
- 无患树:无忧无虑的树,象征安宁与自在。
- 红叶:秋天的红色树叶,象征秋天的美丽与思念。
- 斜阳:夕阳,象征时光的流逝和思乡的情感。
- 清光摇远碧:形容清亮的月光摇曳在远方的碧空中,给人以宁静之感。
- 之子:指代远方的友人或亲人。
- 采兰:比喻寻求美好,象征着远方的归来。
- 天涯相见稀:天涯海角,难得相见,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洒脱,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反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菩萨蛮 其二 客中感》创作于诗人的旅途中,诗人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从而引发对人生和友人的思考,表达了在秋天独自远行时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 其二 客中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开篇以“百匝周环无患树”引入,描绘出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树木环绕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安逸的气氛。然而,随之而来的“树犹如此人何语”,则转入了诗人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在此环境中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感叹。
红叶和斜阳的描写充满了季节的气息,红叶荡漾在水面,给人以秋天的感觉,而斜阳则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秋思,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牵挂与思念。接着“清光摇远碧,月出千山白”,月光的清亮与千山的皑皑白雪形成鲜明的对比,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之子采兰归,天涯相见稀”将思念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渴望与对重逢的渺茫,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奈。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心中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匝周环无患树:描绘一片宁静的环境,树木环绕,似乎没有忧虑。
- 树犹如此人何语:树木如此安静,人与自然相对,诗人反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 红叶漾微波:秋天的红叶在水面上轻轻荡漾,既美丽又带有一丝忧伤。
- 斜阳秋思多:斜阳照耀,秋天的思绪愈加浓厚。
- 清光摇远碧:月光清澈,摇曳在远方的碧空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月出千山白:月亮升起,使千山都笼罩在白色的光辉中,象征着夜的宁静与思念。
- 之子采兰归:远方的朋友或亲人正在归来,暗示期待重逢。
- 天涯相见稀:表达了重逢的渺小希望,强调距离带来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无患树”比喻安宁的环境,表达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拟人:通过“红叶漾微波”,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感。
- 对仗:如“清光摇远碧,月出千山白”,形成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句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感与对故乡、友人的思念,结合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与人情的淡薄,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象征安宁与自然的包围。
- 红叶:象征秋天的美丽与思念。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思绪的沉重。
- 月亮:象征思念、孤独与清澈的情感。
- 兰:象征美好与追求,暗示对友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百匝周环无患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虑
B. 安宁
C. 喜悦 -
诗中的“之子”指代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远方的朋友或亲人
C. 不明的人 -
“天涯相见稀”表明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希望重逢
B. 对重逢的渺茫与失落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对故乡的直接思念,而高旭的《菩萨蛮》则通过自然景象引发思绪,展现出一种更为细腻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期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