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其二》

时间: 2024-09-19 20:40:43

瑶琴欲把相思谱。

殷勤难写相思语。

人在碧苕滨。

相思烟水深。

鳞波流碎月。

荏苒年芳歇。

何处寄相思。

白蘋秋一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瑶琴欲把相思谱。殷勤难写相思语。
人在碧苕滨。相思烟水深。
鳞波流碎月。荏苒年芳歇。
何处寄相思。白蘋秋一枝。

白话文翻译:

瑶琴想要将相思之情谱写成曲,但殷勤的心意却难以用语言表达。
人在碧苕的岸边,思念如烟水般深沉。
水波荡漾,月光在波上碎碎流动。时光荏苒,年华已然消逝。
我该把这相思寄托到何处呢?只有那白蘋的秋枝。

注释:

  • 瑶琴:一种古代的美丽乐器,用来演奏高雅的音乐。
  • 相思:思念、恋爱中的思念之情。
  • 碧苕:指水边的苇草,象征着自然的美景。
  • 烟水:指朦胧的水面,形容思念的迷离。
  • 鳞波:水波的形状,像鱼鳞一般。
  • 荏苒:时间的流逝。
  •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仇远,字仲明,号云溪,宋代词人,擅长写作婉约词,常表现爱情与思乡之情。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往往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多有离别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对爱人的思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情感的关注与追求。

诗歌鉴赏:

《菩萨蛮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展现了诗人在思念之情中的苦闷与无奈。开头的“瑶琴欲把相思谱”直接表明了作词者的心情,想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思念,但却发现言语难以传达内心的情感,这种无奈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接下来的“人在碧苕滨”,描绘了诗人身处水边的情境,水波的荡漾、月光的流动都象征着思念的深沉与悠长。诗人似乎在与自然对话,借助自然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无处倾诉的孤独。

“荏苒年芳歇”一句,时间的流逝让思念愈加深沉,似乎在提醒读者时光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最后一句“何处寄相思”,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出对爱人深切的思念与无奈的追寻,令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惆怅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思念,体现了宋代词人对情感细腻的把握和对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瑶琴欲把相思谱”:想用瑶琴谱写思念之情。
  2. “殷勤难写相思语”:尽管心意殷切,却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思念。
  3. “人在碧苕滨”:身处水边,环境幽静。
  4. “相思烟水深”:思念如烟水般深沉而模糊。
  5. “鳞波流碎月”:水波荡漾,月光碎裂,营造出梦幻的意境。
  6. “荏苒年芳歇”:岁月流逝,青春已逝。
  7. “何处寄相思”:对思念的寄托感到迷茫与无助。
  8. “白蘋秋一枝”:用白蘋作为寄托,象征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烟水,形象地表现出其轻盈与飘渺。
  • 拟人:水波与月光的交融,使自然景象富有生命力。
  • 对仗:如“鳞波流碎月”与“荏苒年芳歇”句式工整,增强诗词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融合,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无奈,折射出一种孤独与渴望,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瑶琴:象征着高雅的情感与文化。
  • 相思:思念之情,贯穿全诗。
  • 碧苕:水边的意象,营造出幽静的环境。
  • 烟水:象征思念的深沉与朦胧。
  • 白蘋:孤独的象征,寄托了思念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 A. 古筝
    B. 瑶琴
    C. 琵琶

  2. “鳞波流碎月”中的“鳞波”指的是什么? A. 鱼的形状
    B. 水波的形状
    C. 月光的形状

  3. 白蘋在诗中象征着: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仇远的《菩萨蛮 其二》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深沉,李清照的词则更显灵动与细腻。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念之情,但在情感的深度与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心:古典词歌的解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