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梅)
肩舆晓踏江头月。
月华冷浸消残雪。
雪月照疏篱。
梅花三两枝。
人怜花淡薄。
花恨人牢落。
不似那回时。
醺醺醉玉肌。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月光下,肩舆轻轻走在江边,月光冷冷地洒下,融化了残留的雪。雪和月光共同照耀着疏落的篱笆,梅花稀稀疏疏地开了几枝。人们怜惜那淡薄的花儿,而花儿却恨人间的凋零,仿佛不如那时候的醉意缠绵,令人陶醉的肌肤。
注释:
- 肩舆:一种古代的轿子。
- 晓:清晨。
- 江头月:江边的月亮。
- 月华:月光。
- 消残雪:融化残存的雪。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梅花:梅树的花朵。
- 怜:怜惜,怜爱。
- 淡薄:花色淡雅,不够鲜艳。
- 牢落:凋零,落下。
- 醺醺:微醉的样子。
- 玉肌:如玉般光滑的肌肤,形容美丽。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诗中提到的“醺醺醉玉肌”,不仅描绘了醉酒的美好状态,也暗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长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菩萨蛮(梅)》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赵长卿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梅花作为冬末春初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美的感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歌鉴赏:
《菩萨蛮(梅)》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开篇的“肩舆晓踏江头月”描绘了一幅清晨江边的宁静画面,月光洒在江面,给人一种寒冷而清新的气息。接下来的“雪月照疏篱”则将自然的景象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梅花的稀疏与淡薄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后半部分的“人怜花淡薄,花恨人牢落”更是将人和花的情感交融,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切感慨。最后一句中“醺醺醉玉肌”则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时光,令人感受到一种对往昔的怀念与惋惜,整个诗歌在优雅中透出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肩舆晓踏江头月:清晨,诗人乘坐肩舆,漫步在江边,头上挂着明亮的月亮,渲染出清晨的宁静与美丽。
- 月华冷浸消残雪:月光冷冷洒落,融化了地上的残雪,表现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
- 雪月照疏篱:雪与月光共同照耀着稀疏的篱笆,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清新的意境。
- 梅花三两枝:梅花开了几枝,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人怜花淡薄:人们怜惜那淡薄的梅花,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花恨人牢落:梅花也仿佛在恨人们的无情,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不似那回时:与过去的美好时光相比,现在的一切显得黯淡无光。
- 醺醺醉玉肌:最后一句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渴望,令人陶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人的情感相比较,展现出深刻的内涵。
- 拟人:赋予梅花以情感,使其能“恨人”,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如“人怜花淡薄,花恨人牢落”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着春天与希望。
- 月光:象征清澈与宁静,常被用来表现思念与孤独。
- 雪:象征寒冷与消逝,反映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肩舆”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古代的轿子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花
-
“人怜花淡薄”中“怜”的意思是?
- A. 愤怒
- B. 赞美
- C. 怜惜
-
整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 A. 快乐
- B. 怀念与惆怅
- C. 愤怒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描写梅花的坚韧与美。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反映对往事的怀念与思考。
诗词对比:
- 《菩萨蛮(梅)》与《梅花》(王安石)对比:
- 两首诗都描写梅花,但赵长卿更侧重于情感的表达,而王安石则强调梅花的坚韧与品格,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赵长卿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