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李涵初君索题出峡图,集宋人句》
时间: 2025-01-04 10:25: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李涵初君索题出峡图,集宋人句
作者: 陈家庆 〔清代〕
指引归舟,空怅望江南天阔。
回首处故都禾黍,汉家陵阙。
指点六朝形胜地,悲凉万古繁华歇。
记一声鼙鼓揭天来,金瓯缺。
铜驼恨,应难说。
铜仙恨,几时竭。
但沧波画里,晓风残月。
归梦已随秋风远,故园莫遣音尘绝。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肠先热。
白话文翻译:
指引归来的船只,空自怅望江南那辽阔的天空。
回首时,故乡的土地上禾苗正茂盛,汉代的陵阙巍然屹立。
指点六朝的名胜之地,令人感到悲凉,繁华已在万古间消逝。
记得那一声战鼓响起,震天撼地,金瓯已然缺失。
铜驼的遗恨,难以言说;
铜仙的遗恨,又何时才能结束。
只有那沧海的波涛中,清晨的风和残月相伴。
归来的梦想已随秋风远去,故园的音信更是无从寄托。
期待能从头开始收复旧日的山河,心中自然先涌起热情。
注释:
- 铜驼: 指铜制的驼像,象征失落的故国。
- 铜仙: 指铜制的仙人像,象征对过去的怀念。
- 金瓯缺: “金瓯”指盛酒的杯子,象征国家的完整;“缺”表示缺失,暗喻国家的破碎。
- 鼙鼓: 战鼓,象征着战争的召唤。
- 晓风残月: 描述清晨的微风和残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家庆,清代诗人,以其诗词作品见长,擅长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变迁之时,诗人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诗歌鉴赏:
《满江红》是陈家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历史的反思,诗中充满了对繁华已逝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憧憬。诗的开头描绘了归舟的情景,表现了对江南美景的怅然若失。接着,回首故都,禾黍茂盛,汉家陵阙象征着历史的厚重,诗人对往昔的缅怀与对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诗中提到“六朝形胜地”,正是对历史辉煌的追忆,而“悲凉万古繁华歇”则是对繁华已逝的感叹。
在诗的后半部分,铜驼与铜仙的意象深刻地表露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对历史遗恨的难以释怀。最后几句,诗人展望未来,期待能够重整旧山河,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复兴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未来的希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指引归舟,空怅望江南天阔: 描绘归舟的情景,表现对江南广阔天空的向往与无奈。
- 回首处故都禾黍,汉家陵阙: 追忆故乡的丰饶,汉代的陵阙象征着历史的辉煌。
- 指点六朝形胜地,悲凉万古繁华歇: 回忆昔日繁华的六朝,表达对历史的悲叹。
- 记一声鼙鼓揭天来,金瓯缺: 战鼓的声音象征着历史的变迁,金瓯缺失暗示国家的破碎。
- 铜驼恨,应难说: 铜驼象征对故国的遗恨,难以言表。
- 铜仙恨,几时竭: 铜仙象征的遗恨同样未曾结束。
- 但沧波画里,晓风残月: 描述自然景象,营造凄凉的氛围。
- 归梦已随秋风远,故园莫遣音尘绝: 归乡的梦想随秋风飘远,故乡的音信更是无从寄托。
-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肠先热: 期待重新整治故土,心中涌起热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故乡比作“旧山河”,表达对故乡的深情。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使得情感更加对称和谐。
- 排比: 通过连续的意象表达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历史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复兴的渴望,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舟: 代表归乡的渴望与无奈。
- 汉家陵阙: 象征历史的辉煌与沧桑。
- 铜驼、铜仙: 象征国家的失落与对过去的怀念。
- 沧波、晓风、残月: 反映自然与人心的交融,营造凄凉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瓯缺”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观
B. 国家破碎
C. 个人失落
答案: B -
“铜驼恨”与“铜仙恨”分别象征哪方面的情感? A. 对个人的悲伤
B. 对故国的怀念
C. 对历史的感慨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故园莫遣音尘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故乡的思念
C. 对历史的无奈
答案: B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满江红》相似之处在于都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于个人的悲苦,而陈家庆则是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 《春望》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愁苦,与《满江红》的历史感慨相辅相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