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读过书皆遗忘,老来诗愈颠狂。
不献贵人夹袋,尽入奚奴锦囊。
白话文翻译:
读过的书都已遗忘,年纪大了反而愈加疯狂作诗。
不再献媚于权贵,只把诗意都放进奚奴的锦囊中。
注释:
- 读过书皆遗忘:指读书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
- 老来:年纪大了,指的是作者的晚年。
- 诗愈颠狂:作诗的情绪更加狂热,表达了对诗歌的强烈热爱。
- 不献贵人夹袋:不再向权贵者献媚,夹袋是指在权贵的口袋里钻营。
- 奚奴:指的是地位较低的人,可能是指一些无名小辈。
- 锦囊:精美的包袋,暗示某种隐秘或珍贵的东西。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贵人夹袋”暗示了当时社会中对权贵的迎合与屈从,而“奚奴”则代表了那些地位低下的普通人。通过这种对比,作者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诗人,以豪放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感情、景象,善于运用典故和哲理。
- 创作背景:在诗人晚年,面对个人境遇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刘克庄的创作态度愈发洒脱,表达了对权贵的反感和对平民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身境遇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揭示了时间的无情,读书所学的知识在岁月中渐渐遗忘,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诗人反而愈加热衷于作诗,似乎是在追求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对生命的反思。接下来的句子更是展现了诗人的倔强与不羁,他不再迎合权贵,而是选择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倾注于那些低微的人物身上。这样的态度体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审视,彰显了对社会底层的关怀和对传统权力结构的反叛。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中运用对比与反讽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鲜明,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读过书皆遗忘”:表达了对知识的无奈与失落。
- “老来诗愈颠狂”:描绘了晚年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反映了个体情感的自由。
- “不献贵人夹袋”:表达了对权贵的拒绝,显示诗人的独立性。
- “尽入奚奴锦囊”:将诗的情感投入那些地位低下的人的身上,展现了人性的关怀。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权贵与无名小辈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的价值观。
- 通过夸张的“颠狂”一词,传达了对诗歌的狂热追求。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权贵的反感与对普通人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在晚年寻求真实自我的决心。
意象分析:
- 书籍:象征知识的积累与智慧,但在岁月中渐渐消逝。
- 诗:象征着个人情感与追求,表达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 贵人与奚奴:象征社会的两极,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与对平民生活的同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奚奴”指的是: A. 权贵
B. 地位较低的人
C. 学者 -
“老来诗愈颠狂”中的“颠狂”意指: A. 心智不清
B. 热爱诗歌
C. 感到孤独 -
诗人对待权贵的态度是: A. 迎合
B. 抵制
C. 中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可以阅读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春望》,都是对人生、社会有深刻思考的作品。
-
诗词对比:比较刘克庄与白居易的诗作,两者都关注社会与人性,但刘克庄更显反叛精神,而白居易则更倾向于温情与同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