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宿倪庵坐雨二首
作者:陈著
一自入庵来,翛然百念灰。
松风晴后雨,涧水静中雷。
邻户祈蚕母,樵翁挟雉媒。
若无山外事,何必过天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入庵后宁静的心境:当我走进庵堂,心中纷扰的念头都被抛诸脑后。松林间的风吹过,雨后显得格外清新,山涧的水流声中隐隐传来雷声。邻居们在祈求蚕神保佑,而樵夫则带着猎来的野鸡。若是没有山外的那些琐事,又何必特意上天台去呢?
注释
- 翛然:形容心情宁静,自在。
- 百念灰:指心中百般念头如烟消散。
-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 涧水:山涧中的水流。
- 祈蚕母:指邻居在祈求蚕神保佑,多与农业生产相关。
- 樵翁:伐木的老人。
- 雉媒:指猎得的野鸡,可能是用作食物或祭品。
- 山外事:指庵外的纷扰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追求一种超然的心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雨夜,诗人倚坐于庵堂,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内心宁静的向往。正值宋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山水为寄托,寻求一种逃避与安宁。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庵堂中避雨时的所见所感,传达出一种清闲自在的心境。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入庵后,心中纷扰的念头如同烟雾般消散,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雨后松风和静谧的涧水,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场景,令人放松。最后两句则通过邻居的祈福和樵夫的狩猎,反映出生活的琐碎与忙碌,诗人以“若无山外事”总结,表达了对世俗事务的淡漠。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宁静与淡泊,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所表达的这种逃避世俗、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自入庵来:诗人走进庵堂,开始了内心的宁静。
- 翛然百念灰:进入庵堂后,心中杂念烟消云散,感到轻松自在。
- 松风晴后雨:雨后的松林,风声轻拂,营造出清新的自然氛围。
- 涧水静中雷:山涧的水流声中隐约传来轰鸣的雷声,增添了自然的韵律。
- 邻户祈蚕母:邻居在为蚕虫祈福,体现了农村生活中的朴实与忙碌。
- 樵翁挟雉媒:樵夫带着捕来的野鸡,表现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 若无山外事:如没有外界的纷扰,何必特意上天台寻求别的事物呢?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杂念比作烟雾,生动形象地表达内心的宁静。
- 拟人:松风与涧水似乎有情感,增强了自然的生动性。
- 对仗:全诗运用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的核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事务的淡泊。
意象分析
- 庵:象征着隐逸与安静的生活。
- 松风:代表自然的和谐与清新。
- 涧水:象征着流动与生命的延续。
- 蚕母:代表着农耕生活的希望与繁荣。
- 樵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翛然百念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 A. 忧虑重重
- B. 心中清静
- C. 无所事事
-
“邻户祈蚕母”中提到的“蚕母”主要与什么有关?
- A. 农业
- B. 生活琐事
- C. 自然现象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但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与静谧的氛围。
- 李白《静夜思》:在静谧的夜晚,诗人思乡的情感与本诗的淡泊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陈著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