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吊单方庵墓
方庵居士死,归骨白云根。
霜暑三年别,风流万古存。
月梁空夜梦,宿草长春痕。
松底幽兰发,清香是梦魂。
白话文翻译:
方庵居士已经去世,归葬于白云深处。
与他分别已经三年,然而他的风采却流传千古。
月光下,我在空灵的夜里做梦,
梦中草地上仍然留有春天的痕迹。
松树下幽兰悄然绽放,
那清香似乎是我的梦中魂魄。
注释:
字词注释:
- 方庵居士:指的是方庵,可能是特定的隐士或高人。
- 归骨:指归葬,安葬于故土。
- 霜暑:指代严寒与炎热,这里意指时光的流逝。
- 风流:风采、才华。
- 月梁:月光照射的地方。
- 宿草:指春天的草,可能隐含着生命的延续。
- 幽兰:一种花,象征高洁与雅致。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居士”与“兰”常用于隐士和文人中,象征着高洁和脱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作者在悼念一位朋友或师长的同时,感慨人世无常及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
诗歌鉴赏:
《吊单方庵墓》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诗,诗中蕴含着对生死的深刻思考和对过往的怀念。开篇直接引入方庵居士的死,简洁而有力,表现了作者对故人的哀悼之情。接着通过“霜暑三年别”描绘了时光的流逝,突出了对故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诗中“风流万古存”一句,既是对方庵才华的赞美,也体现出人虽已去,但其风采将永存于世的思想。
在“月梁空夜梦,宿草长春痕”中,月光照耀下的梦境,表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交融于自然之中。最后两句以“松底幽兰发,清香是梦魂”结束,既描绘了自然的美好,又隐喻了故人清雅的气质,表达了对故人灵魂的寄托和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哲理的深思。诗中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达到了一种和谐美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庵居士死,归骨白云根。
这句话直接点明了方庵的去世和埋葬地点,呈现一种宁静而又悲伤的画面。 -
霜暑三年别,风流万古存。
三年时间的流逝与风流才华的永恒相对照,突显出对故人的思念与怀念。 -
月梁空夜梦,宿草长春痕。
月光下的梦境,草地上的痕迹,暗示着生命的延续和对往昔的追忆。 -
松底幽兰发,清香是梦魂。
幽兰的绽放与清香象征着故人的高洁与美好,梦魂则暗示着对故人灵魂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梁”比作梦境,展现出梦的虚幻与美妙。
- 拟人:赋予“清香”以灵魂的特征,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霜暑”与“风流”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悼念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怀念的情感,反映了人与自然、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着宁静、超凡脱俗的境界。
- 霜暑: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与四季变迁。
- 夜梦: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思念。
- 幽兰:象征高洁、清雅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方庵居士的骨骸被安葬在哪里? A. 山顶
B. 白云根
C. 河边 -
诗中提到的“风流”是指什么? A. 风的流动
B. 人的才华与风采
C. 风景 -
“月梁空夜梦”中的“月梁”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照射的地方
B. 月亮的形状
C. 一种植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白居易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体现了对故人、故土的思念,但《吊单方庵墓》更侧重于对逝者的怀念和哲思,而《静夜思》则更多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