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
岩树已青葱,吾庐日堪爱。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
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白话文翻译:
故乡的春天快要结束,一年中再也难得这样的芳香。山岩上的树木已是青翠欲滴,我的居所尤其令人喜爱。幽静的溪边人尚未离去,芳草丛生行走起来必然会受阻。我遥想那紫藤花垂挂,繁盛的花朵映照着潭水的黛色。
注释:
- 故乡: 指作者的家乡。
- 春欲尽: 春天即将过去。
- 芳: 香气、花香。
- 岩树: 指山岩上的树木。
- 吾庐: 我的居所。
- 幽溪: 幽静的溪水。
- 芳草: 香草,生长在草地上的植物。
- 紫藤: 一种花卉,花色紫色,常垂挂生长。
- 繁英: 繁盛的花朵。
- 潭黛: 潭水和青色的山黛相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符,号文和,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在文学上以诗、文、词俱佳而著称,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李德裕在政治上也有显著成就,历任多个重要职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作者在故乡感受到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同时也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之情。
诗歌鉴赏: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中的《潭上紫藤》是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的开头“故乡春欲尽”直接引入主题,叙述春天的流逝使人感到惋惜,接着通过“岩树已青葱”描绘自然景色的勃勃生机,展现出春天的美好。作者对自己居所的赞美“吾庐日堪爱”透出一种宁静的幸福感,诗人虽然感受到春天的消逝,却依然珍惜眼前的美好。
接下来的“幽溪人未去,芳草行应碍”则转向对人事的思考,描绘了幽静溪边的情景,表达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遥忆紫藤垂,繁英照潭黛”则将目光拉远,回忆起那满是紫藤花的时光,象征着春天的美好,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结合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细腻,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故乡春欲尽: 诗人感叹故乡的春天快要结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一岁芳难再: 一年中再难得春天的芳香,表达对春天的珍惜。
- 岩树已青葱: 描述山岩上的树木已青翠,展现自然的生机。
- 吾庐日堪爱: 对自己的居所表示喜爱,传达一种归属感。
- 幽溪人未去: 描绘溪边的宁静,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芳草行应碍: 步行在芳草之中,暗示美好的自然让人留恋。
- 遥忆紫藤垂: 追忆往昔的紫藤花,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繁英照潭黛: 繁盛的花朵映照在潭水上,形成自然美景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故乡春欲尽,一岁芳难再”,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 通过“芳草”“紫藤”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和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珍惜与对故乡的怀念,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 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紫藤: 代表美好的记忆与情感。
- 潭水: 象征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乡春欲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惋惜
- C. 不在乎
-
“吾庐日堪爱”中,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喜爱?
- A. 自然
- B. 自己的居所
- C. 朋友
-
诗中提到的“遥忆紫藤垂”暗示了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春天的结束
- C. 远方的景色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德裕的《潭上紫藤》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李德裕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王之涣则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