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好 上巳》

时间: 2025-01-19 17:25:29

风渐暖,雨初晴。

似朝酲。

手招蕙丛双箭,注银鉼。

绣得红罗纤窄,其如懒踏青青。

待擘澄心堂纸,仿兰亭。

意思解释

春光好 上巳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原文展示

风渐暖,雨初晴。似朝酲。手招蕙丛双箭,注银鉼。绣得红罗纤窄,其如懒踏青青。待擘澄心堂纸,仿兰亭。

白话文翻译

春风渐渐变暖,细雨刚刚停歇,仿佛是在清晨刚醒的醉意。手中轻轻招引着蕙兰丛中的双箭,洒下银色的光辉。绣出的红色罗帕纤细而窄小,似乎懒得去踏那青青的草地。正等待着打开澄明的心田,仿佛要写出一篇兰亭序。

注释

  • 朝酲: 指早晨的醉意,形容清晨微醉的状态。
  • 蕙丛: 指蕙兰的丛生,常用以象征美好和清雅。
  • 双箭: 可能指的是双箭形的花朵或植物。
  • 银鉼: 银色的液体,这里可能暗示春雨或露水。
  • 红罗: 红色的薄绸,象征美丽的衣物。
  • 懒踏青青: 懒得去踩踏绿草,表达一种轻松慵懒的心情。
  • 澄心堂纸: 清澈的心境与纸张,暗示着写作的意图。
  • 兰亭: 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代表着文人雅集的高雅情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丽,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的上巳节,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春天时分,人与自然亲密接触,诗人借此节日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文人雅集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春光好 上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以“风渐暖,雨初晴”引入,营造了一个温暖而清新的春日场景。诗人用“似朝酲”来形容自己的状态,表现出一种轻松惬意的心情,仿佛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连醉意也显得那么迷人。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手招蕙丛双箭”展示了对自然的亲密,蕙兰象征着清纯与高雅。而“注银鉼”又增添了一份灵动,仿佛春雨滋润后的生机勃勃。在细腻的笔触下,诗人将春天的暖意与个人的情感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意象与深厚的人文情怀。

最后,诗人提到“待擘澄心堂纸,仿兰亭”,不仅表达了对春日游玩的期待,也隐喻了对文学创作的渴望。尤其是提到兰亭,增强了文人雅集的氛围,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渐暖,雨初晴: 春天的温暖气息与初晴的雨水,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
  • 似朝酲: 描绘一种清晨的微醉状态,暗示轻松愉悦的心情。
  • 手招蕙丛双箭,注银鉼: 通过自然景物(蕙兰)来展现诗人的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绣得红罗纤窄,其如懒踏青青: 对美丽事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慵懒而优雅的生活态度。
  • 待擘澄心堂纸,仿兰亭: 表达对创作的期待,借兰亭典故强调文人雅集的高雅情趣。

修辞手法:

  • 比喻: “似朝酲”比喻清晨的醉意,形象生动。
  • 对仗: 句子结构工整,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 蕙兰、春风、细雨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春日美景的画面。

主题思想: 诗歌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文人雅集的向往,体现了文人特有的情感与审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 象征温暖与生机。
  • 细雨: 代表着春天的滋润与清新。
  • 蕙兰: 代表高雅与清纯。
  • 红罗: 象征美丽与细腻。
  • 兰亭: 代表文人雅集与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朝酲”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醉意
    B. 夜晚的梦境
    C. 黄昏的安宁
    D. 早起的疲惫

  2. “待擘澄心堂纸”中“澄心”指的是什么? A. 清澈的心境
    B. 混乱的思想
    C. 忙碌的心情
    D. 愤怒的情绪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兰亭集序》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顾贞观的《春光好 上巳》与杜甫的《春望》都有春天的主题,但顾贞观更注重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兰亭集序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