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壬戌之冬避居崇川,感而填此》
时间: 2025-01-19 20:5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壬戌之冬避居崇川,感而填此
细雨孤灯,感往事闷来闲写。
记旧日江南烟景,风流云谢。
吴苑荒凉麋鹿走,金山寂寞寒潮打。
算古今兴废几回更,苍苍者。
狐兔窜,闻悲角。
蹂躏遍,无全瓦。
盼降幡一片,石头城下。
浩劫茫茫惟涕泪,乡关远望临风洒。
问元戎恢复竟何时,洗兵马。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和孤灯的映照下,我因往事感到忧闷而随意写下这些诗句。
我回忆起旧时江南的烟雨景色,曾经的风流人物如今已不复存在。
吴地的园林已显得荒凉,麋鹿在其中穿行,金山也显得寂寞,寒潮拍打着岸边。
算来古今的兴衰更替,已经经历了多少次,苍苍如云。
野兔和狐狸逃窜,传来悲伤的角声。
战火蹂躏过的地方,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瓦片。
我盼望着降旗的那一天,在石头城下。
经历浩劫之后,唯有泪水涟涟,乡土的情怀在风中愈发浓烈。
我想问问元戎,恢复家园究竟要到何时,何时能洗净兵马?
注释
- 细雨孤灯:描绘了诗人孤独的情景,细雨中的灯光显得格外冷清。
- 吴苑:指的是江南地区的园林,象征着美好的往昔。
- 金山: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地名,结合上下文意指荒凉的境地。
- 狐兔:象征生灵的逃窜,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
- 降幡:指降下战旗,象征着和平的到来。
- 元戎:指统领军队的将领,询问恢复家园的时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蓉佩是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对国家和家园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情。其诗风多以悲情和感慨为主,常常反映社会变迁和个人遭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壬戌年冬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因避乱而居于崇川,内心感慨万千。历史的兴亡、家园的破碎都激起了诗人的强烈情感。
诗歌鉴赏
《满江红》以细雨孤灯的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诗人通过回忆旧日江南的美好景象,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吴苑的荒凉与金山的寂寞象征着国家的衰败,历史的兴废在诗人心中不断回荡。在对比古今的过程中,诗人不仅感慨时光的无情,更对家园的破碎感到无奈。
“狐兔窜,闻悲角”一句,生动描绘了战争带来的恐慌与破坏,突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助。诗中的“盼降幡一片”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渴望重建家园的迫切心情。而最后一问“元戎恢复竟何时”,则是对未来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焦虑,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悲痛,展示了陆蓉佩作为清代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细雨孤灯,感往事闷来闲写:诗人独处于细雨中,孤灯映照,因往事感到烦闷而随笔而作。
- 记旧日江南烟景,风流云谢:回忆起江南的美丽景色,昔日的风流人物已无踪影。
- 吴苑荒凉麋鹿走,金山寂寞寒潮打:描绘吴地园林的荒凉,生灵的逃窜与寒潮拍打的孤寂。
- 算古今兴废几回更,苍苍者:感慨历史的兴衰变迁,无常的命运令人沉思。
- 狐兔窜,闻悲角:生灵在战火中逃窜,悲伤的号角声传来,象征战争的惨烈。
- 蹂躏遍,无全瓦:战火摧毁一切,残破的景象令人心痛。
- 盼降幡一片,石头城下:盼望和平的到来,心中渴望恢复家园的心情。
- 浩劫茫茫惟涕泪,乡关远望临风洒:经历了浩劫,泪水流淌,遥望故乡,感慨万千。
- 问元戎恢复竟何时,洗兵马: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渴望恢复家园的时刻。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浩劫茫茫”形容战争带来的无尽苦难。
- 拟人:如“狐兔窜”,赋予动物以情感,反映战乱的影响。
- 对仗:如“风流云谢”与“荒凉麋鹿走”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景象的变化。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历史兴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战争带来的痛苦的控诉,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细雨:象征忧伤与孤独,反映内心的情感。
- 孤灯:象征寂寞的心境,孤独的思考。
- 江南烟景:象征美好与繁华的过去。
- 狐兔: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助,反映战争的恐怖。
- 降幡:象征和平的到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战争带来的动荡
C. 诗人个人的生活 -
“狐兔窜,闻悲角”中的“悲角”指的是什么? A. 乐曲
B. 战争的号角
C. 鸟鸣 -
诗中的“盼降幡一片”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诗词对比:
- 对比陆游与陆蓉佩两位诗人对家国情怀的表达,陆游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与希望,而陆蓉佩则在细腻的情感中夹杂更多个人的失落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陆蓉佩诗集》
以上内容为《满江红》诗词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