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芳信 晓行邓尉山中看梅》
时间: 2024-09-19 20:56: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嫩寒剩。正宝月奁收,妆配新整。傍锦鞯迎笑,酣春斗芳靓。缟衣不藉东风暖,藓路珠尘静。似当年,梦醒罗浮,翠禽曾听。谁唤倩魂醒。尽幻作璚瑶,玉香千顷。怨草幽花,旧吴苑翠华冷。馆娃人面今何许,颦黛应羞竞。醉春游,莫放斜阳到暝。
白话文翻译
春寒依旧,宝月的光辉已经消退,妆饰也已重新整理。身旁锦绣的鞍子迎来笑声,春意酣畅,花香四溢。白衣在东风里并没有温暖,苔藓铺成的路上静静布满珠尘。仿佛当年梦醒时,翠鸟曾听到我的吟唱。是谁唤醒了这美丽的魂灵?一切都变成了璚瑶般的幻影,玉香在千顷之间飘荡。怨恨那幽静的草花,旧时吴苑的翠华已显得冷清。馆娃人面如今何处,眉黛是否还羞于争艳?醉游春日,莫让斜阳染上黄昏。
注释
- 嫩寒:指春寒未尽。
- 宝月:美好的月光。
- 奁:典雅的梳妆器具,象征妆饰。
- 缟衣:白色衣裳,象征清丽。
- 藓路:苔藓铺成的小路,象征静谧。
- 翠禽:翠色的鸟,象征春天的生机。
- 倩魂:美丽的灵魂。
- 璚瑶:美丽如玉的幻影。
- 馆娃:古代美人的代称,指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仲炘,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与诗歌,其作品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雅致,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正值梅花盛开之时,反映了诗人对春景的细腻观察与感受,通过描绘梅花与春日的景象,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探芳信 晓行邓尉山中看梅》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寒依旧的景象和梅花的清丽。张仲炘以“嫩寒剩”开篇,便将读者引入春寒时节,接着用“正宝月奁收,妆配新整”将月光的柔和与花卉的妆点相结合,展现出春天的清新和希望。
诗中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如“似当年,梦醒罗浮,翠禽曾听”。通过对往日美好时光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青春和美丽的渴望与珍惜。最后以“醉春游,莫放斜阳到暝”总结,提示人们珍惜当下的春光,感受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嫩寒剩”:春寒未尽,暗示春天的来临。
- “正宝月奁收,妆配新整”:月色如宝,妆饰显新意,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 “傍锦鞯迎笑”:侧旁的锦绣鞍子迎来欢笑,暗示春天的喜悦。
- “缟衣不藉东风暖”:白衣没有东风的温暖,感受到春寒的残留。
- “藓路珠尘静”:苔藓小路上静静布满珠尘,营造出安静的春日氛围。
- “似当年,梦醒罗浮,翠禽曾听”:回忆往年,似梦般的美好时光,翠鸟也曾听闻。
- “谁唤倩魂醒”:谁能唤醒那美丽的魂灵?
- “尽幻作璚瑶,玉香千顷”:一切都化作美丽的幻影,香气弥漫千顷。
- “怨草幽花,旧吴苑翠华冷”:对幽静草花的怨恨,旧日吴苑已显冷清。
- “馆娃人面今何许,颦黛应羞竞”:馆娃人的面容如今何在,是否还会因妒嫉而愁眉苦脸?
- “醉春游,莫放斜阳到暝”:在春日醉游,别让斜阳染上黄昏。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生动而富有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珍惜,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春寒: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新生。
- 宝月:代表美好的时光与记忆。
- 缟衣:象征纯洁与清丽。
- 翠禽: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馆娃:象征美丽与青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嫩寒剩”指的是什么季节?
- A. 夏季
- B. 秋季
- C. 春季
- D. 冬季
-
“馆娃人面今何许”中的“馆娃”指的是?
- A. 小动物
- B. 美丽的女子
- C. 春天的花
- D. 古代的诗人
-
诗中提到的“东风”主要象征什么?
- A. 寒冷
- B. 温暖
- C. 秋风
- D. 冬雪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仲炘的清新自然与李白的豪放潇洒形成对比,李白在春天的描写中更注重情感的激荡,而张仲炘则细腻而内敛,展现了对春天的深切珍惜。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