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与苏世美同年夜饮》
时间: 2025-01-19 22:37: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岁事游宦,相従未尝足。
羡君四海皆兄弟,栈中直木不容曲。
临安老令况同科,相逢岂厌樽中醁。
潦倒谁怜涧底松,岁寒尚有霜前竹。
闻道渠家八丈夫,它日归耕免幽独。
白话文翻译:
在晚年的时候,我身处官场奔波,身边的朋友却从不觉得满足。
我羡慕你四海之内都有兄弟,栈道上的直木不允许弯曲。
临安的老友,况且还是同科的,难道相逢时不愿意痛饮一杯美酒吗?
潦倒时,谁会同情那涧底的松树?岁寒之际,仍然有霜前的竹子。
听说你家有八位能干的丈夫,等到将来归耕,也不会感到孤独。
注释:
- 晚岁:指晚年的岁月。
- 游宦:指在官场上游荡、任职。
- 羡君:羡慕你。
- 栈中直木:指搭在山间的栈道,使用的木材是直的,不能弯曲,象征正直。
- 樽中醁:樽中美酒。
- 潦倒:指身处困境、境遇不佳。
- 涧底松:指在涧底生长的松树,暗示孤独与无助。
- 岁寒:寒冷的冬天,象征艰难的境况。
- 霜前竹:指在霜降之前的竹子,象征坚韧与高洁。
- 渠家八丈夫:指渠家有八位有才能的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頔舸,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苏辙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政治理念著称,尤其在诗词方面,继承并发展了兄长苏轼的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晚年,作者在官场经历了许多波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八丈夫”可能是对朋友或同事的称赞,反映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苏辙在晚年对人生的感慨,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开头两句透出他在官场拼搏的疲惫和对生活的不满足,虽身处繁华的官场,却感觉孤独无助。接着他羡慕朋友的广泛人缘,显示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羡慕。
“临安老令况同科,相逢岂厌樽中醁”这一句写得尤为生动,表现出与老友相聚时的欢愉与畅快。即使在困境中,作者仍能保持与朋友的联系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则是对自己处境的自嘲与哲理的思考,潦倒之时,谁会关心那孤独的松树?而在岁寒之际,仍有竹子坚韧不拔,象征着内心的坚韧和希望。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往昔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苏辙豁达的处世态度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岁事游宦,相従未尝足:晚年在官场奔波,身边的朋友却总是觉得不够满足。
- 羡君四海皆兄弟,栈中直木不容曲:我羡慕你有那么多朋友,彼此如兄弟般相互扶持。
- 临安老令况同科,相逢岂厌樽中醁:在临安的老朋友,还是同科的,难道相聚时不想畅饮美酒吗?
- 潦倒谁怜涧底松,岁寒尚有霜前竹:在困境中,谁会同情那孤独的松树?但在严寒的冬天,竹子依然傲然挺立。
- 闻道渠家八丈夫,它日归耕免幽独:听说你家有八位能干的人,等将来归田间耕作,也不会感到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自己与朋友的处境,增强了孤独感与羡慕感。
- 比喻:涧底松与霜前竹的比喻,传达出坚韧的品格与孤独的境遇。
- 排比:整首诗基于几个核心意象,形成了强烈的节奏感与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与对孤独境遇的无奈。体现了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与孤独。
- 竹:象征高洁与顽强。
- 樽中醁:象征友谊与美好的相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栈中直木”象征什么?
- A. 直率
- B. 弯曲
- C. 友谊
- D. 孤独
-
“潦倒谁怜涧底松”中的“涧底松”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孤独
- C. 成功
- D. 友谊
-
诗中提到的“八丈夫”指的是?
- A. 朋友
- B. 有才能的人
- C. 兄弟
- D. 孤独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王安石的《梅花》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苏辙的这首诗更显得沉郁与内敛,而苏轼则更多地展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都反映了兄弟情谊,但苏辙则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孤独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