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风多少闲愁梦,山阁春阴。水阁春晴。啼遍江南二月莺。游丝罥上秋千索,柳影婷婷。花影深深。一窣帘衣响钏声。
白话文翻译:
春风中有多少闲愁的梦,山上的阁楼笼罩在春天的阴影中;水边的阁楼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下。江南二月,黄莺啼鸣遍布各处。游丝轻轻缠绕在秋千的绳索上,柳树的影子摇曳生姿。花影深深,轻轻一扇帘子响起了钏声。
注释: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生机。
- 闲愁梦:无所事事而生出的愁绪和梦境。
- 山阁:山上的楼阁,常用以描绘春景和幽静的环境。
- 水阁:水边的楼阁,象征宁静和自然的美。
- 啼遍:鸟儿啼叫的声音传遍四方。
- 二月莺:指的是春季二月,黄莺在此时鸣叫。
- 游丝:春天微风中飘荡的丝线,象征柔情和轻盈。
- 秋千索:秋千的绳索,寓意轻松和乐趣。
- 柳影婷婷:柳树的影子摇曳生姿,表现春日的生机。
- 花影深深:花的影子深深投射,暗示着美好和秘密。
- 钏声:指的是金属碰撞发出的声音,常用于形容女子衣物的声响。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涉及的典故主要是对江南春天的描写。江南地区以春天的风景和温暖的气候著称,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80年-约1760年),字处士,号梦觉,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细腻,常蕴含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罗敷媚/采桑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春日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罗敷媚》以精致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春日江南的生机与柔美。开篇即以“东风”引入,勾勒出一个充满闲愁梦境的氛围,给读者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山阁春阴”与“水阁春晴”,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春天的多样性与丰富的情感。在“啼遍江南二月莺”的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生命的气息。
“游丝罥上秋千索,柳影婷婷”则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游丝轻盈而柔软,秋千象征着快乐与无忧,柳影则如少女般的柔美,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而富有韵律感。“花影深深”与“一窣帘衣响钏声”则在细节上渲染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春日的午后,体会到那种恬淡而优雅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风多少闲愁梦:春风中夹杂着诸多无奈的愁绪,暗示生活的忧愁和对过往的怀念。
- 山阁春阴:描绘山顶阁楼在春天阴影中的静谧,表达一种内心的沉思。
- 水阁春晴:水边的阁楼在阳光下显得明亮,呈现出一种愉悦与轻松的气氛。
- 啼遍江南二月莺:春天的二月,黄莺在江南各地鸣叫,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游丝罥上秋千索:春风中轻盈的丝线缠绕在秋千上,寓意轻巧与快乐。
- 柳影婷婷:柳树的影子摇摆生姿,展现春天的柔美与生动。
- 花影深深:花的影子深深投射,暗示着隐秘的美好。
- 一窣帘衣响钏声:轻轻一扇帘子,衣物间的声音响起,增添了生活的细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内心情感。
- 拟人:柳影和花影被赋予人性化的特征,增加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些对生活无奈的愁绪,以自然景色映射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带来温暖和生机。
- 山阁、水阁:象征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黄莺: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游丝、秋千:象征快乐、轻松的生活态度。
- 柳影、花影:代表春天的柔美与生命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温暖
- C. 夏天的炎热
- D. 秋天的收获
-
“啼遍江南二月莺”中的“啼”字指的是什么?
- A. 叫喊
- B. 鸟鸣
- C. 哭泣
- D. 谈话
-
对于“游丝罥上秋千索”,其中的“游丝”可以理解为?
- A. 代表烦恼
- B. 代表快乐的春风
- C. 代表凄凉的秋天
- D. 代表沉重的负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思念。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表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两者在意象上都极具表现力,但风格与情感基调略有不同。李清照的作品常带有女性柔情,而苏轼则更倾向于哲理与豪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燮研究》
- 《古诗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