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仲邦野步城西》

时间: 2025-01-19 19:52:01

寺近仙坛西复西,醉中信足路应迷。

鸣条风劲凋蒲柳,掠岸云低乱鹄鹥。

檐外檀栾森翠巘,门前略彴跨清溪。

葛巾藜杖真潇散,何必狨鞍鞚月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寺近仙坛西复西,醉中信足路应迷。
鸣条风劲凋蒲柳,掠岸云低乱鹄鹥。
檐外檀栾森翠巘,门前略彴跨清溪。
葛巾藜杖真潇散,何必狨鞍鞚月题。

白话文翻译

寺庙靠近仙坛的西边再往西,醉意中随意行走,路途应该会迷失。
风吹动树枝,风力强劲,使蒲柳凋零,云掠过岸边,云层低垂,使鹄鹥纷乱。
屋檐外,翠绿的山峰森然耸立,门前的小桥横跨清澈的溪流。
头戴葛巾,手持藜杖,真是潇洒自在,何必骑着装饰华丽的马鞍,追逐月下的题诗。

注释

  • 鸣条风劲凋蒲柳:鸣条,风吹动树枝的声音。凋,使凋零。蒲柳,一种植物。
  • 掠岸云低乱鹄鹥:掠岸,云掠过岸边。鹄鹥,水鸟。
  • 檀栾森翠巘:檀栾,形容树木茂盛。森翠,森然翠绿。巘,山峰。
  • 略彴跨清溪:略彴,小桥。跨,横跨。
  • 葛巾藜杖: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 狨鞍鞚月题:狨鞍,装饰华丽的马鞍。鞚,马勒。月题,月下的题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逸,宋代诗人,字无逸,号溪堂,江西临川人。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城西野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城西野步的情景。首联写寺庙的位置和诗人醉意中的迷失,透露出一种随性的生活态度。颔联通过对风和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变幻。颈联写屋檐外的山峰和小桥,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尾联通过对比葛巾藜杖与狨鞍鞚月题,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寺近仙坛西复西:寺庙靠近仙坛的西边再往西,点明了地点。
  2. 醉中信足路应迷:醉意中随意行走,路途应该会迷失,表达了随性的生活态度。
  3. 鸣条风劲凋蒲柳:风吹动树枝,风力强劲,使蒲柳凋零,描绘了自然的壮美。
  4. 掠岸云低乱鹄鹥:云掠过岸边,云层低垂,使鹄鹥纷乱,展现了自然的变幻。
  5. 檐外檀栾森翠巘:屋檐外,翠绿的山峰森然耸立,构成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
  6. 门前略彴跨清溪:门前的小桥横跨清澈的溪流,增添了诗意。
  7. 葛巾藜杖真潇散:头戴葛巾,手持藜杖,真是潇洒自在,表达了简朴生活的向往。
  8. 何必狨鞍鞚月题:何必骑着装饰华丽的马鞍,追逐月下的题诗,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檀栾森翠巘”中的“檀栾”比喻树木茂盛。
  • 拟人:如“鸣条风劲凋蒲柳”中的“凋”赋予风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檐外檀栾森翠巘,门前略彴跨清溪”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条风劲:描绘风的强劲。
  • 凋蒲柳:描绘植物的凋零。
  • 掠岸云低:描绘云的低垂。
  • 乱鹄鹥:描绘水鸟的纷乱。
  • 檀栾森翠巘:描绘山峰的翠绿。
  • 略彴跨清溪:描绘小桥和溪流。
  • 葛巾藜杖:描绘简朴的生活用品。
  • 狨鞍鞚月题:描绘华丽的马鞍和月下的题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鸣条风劲凋蒲柳”中的“凋”是什么意思? A. 凋谢 B. 凋零 C. 凋落 D. 凋残
  2. 诗中“掠岸云低乱鹄鹥”中的“鹄鹥”是什么? A. 水鸟 B. 鸟类 C. 鸟名 D. 鸟群
  3. 诗中“葛巾藜杖真潇散”表达了什么? A. 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B. 对华丽生活的向往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丽。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谢逸《和陈仲邦野步城西》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谢逸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超脱,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谢逸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