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吴江枫老,以杂树閒之,尤鲜丽可玩,舟中读玉泉咏叶诸词,即用其韵以志幽赏》
时间: 2025-01-06 04:0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黄败绿,爱寒林江步。掩映吴枫冷红舞。炫秋容最是径转帆回,鸦背闪点点夕阳明处。暮山岚翠敛,持底明妆,认取笼烟几行树。老去绮情删,沟水东西,愁更忆题琼残句。尽艳入诗心比春花,叹谁识鏖霜,岁寒良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诗人漫步在寒冷的森林和江边,欣赏着那掩映在吴枫下的红叶舞动的情景。最美的秋色在转弯的水道上,夕阳映照在乌鸦的背上,点点金光闪烁。暮色中山峦的苍翠渐渐隐去,水面如镜,映出几行烟雾笼罩的树影。随着年岁渐长,往日的美好情感也渐渐消逝,河水向东流去,愁绪更是让人怀念那些残存的诗句。所有的艳丽都融入了我的诗心,比春花更为芬芳,但谁又能理解我在霜寒岁月中的艰辛呢?
注释:
- 疏黄败绿:形容秋天的枯黄与凋零的绿叶。
- 吴枫:指的是吴江地区的枫树,常常在秋天展现红色的美丽。
- 炫秋容:指的是秋天的美丽景色。
- 鸦背:乌鸦的背部,映照着夕阳。
- 岚翠:山上的雾气与绿色,形容山的朦胧。
- 绮情:美好的情感。
- 琼残句:美好诗句的残片,形容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鹏运,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诗人游历吴江时,正值秋季,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因而写下此诗,以抒发对美好岁月的怀念和对当前孤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洞仙歌》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季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与哲理思考。诗的开头用“疏黄败绿”描绘了秋天的凋零,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紧接着“爱寒林江步”,既表明了诗人对环境的亲近,也暗含了他内心的孤独。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描写“掩映吴枫冷红舞”以及“鸦背闪点点夕阳明处”,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情的共鸣。
在“暮山岚翠敛,持底明妆”中,诗人通过描绘夕阳下的山景,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几句“尽艳入诗心比春花,叹谁识鏖霜,岁寒良苦”则将个人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感叹虽有美景入诗,然无人理解其背后的辛酸与愁苦,展现了深邃的人生哲学和情感的孤独感。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讲求韵律和对仗,更在意象的运用上表现出一种浓厚的秋季气息,融合了诗人的哲思与情感,是一首具有深度和美感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黄败绿:描写秋天的凋零,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
- 爱寒林江步:表达诗人喜欢在寒冷的林间和江边漫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 掩映吴枫冷红舞:描绘在吴枫树下,红叶随风飘舞的美丽场景。
- 炫秋容最是径转帆回:强调秋天的美丽就在水道的转弯过处,表现出秋天的多样性。
- 鸦背闪点点夕阳明处:用乌鸦的背影映衬夕阳,展现出光影的变化。
- 暮山岚翠敛:暮色中的山峦渐渐隐去,形成一种朦胧的美。
- 持底明妆:水面如镜,反射出清晰的景物。
- 认取笼烟几行树:诗人细致地观察到几棵笼罩在雾中的树,表现出细腻的观察力。
- 老去绮情删:随着年岁的增长,美好的情感逐渐消逝。
- 沟水东西:河水向东流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愁更忆题琼残句:诗人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充满了愁苦。
- 尽艳入诗心比春花:所有的美丽都汇入了诗人的内心,比春花更为动人。
- 叹谁识鏖霜,岁寒良苦:感叹无人理解自己在寒冷岁月中的艰难与苦楚。
修辞手法:
- 比喻:"疏黄败绿"比喻秋天的萧条与孤独。
- 拟人:将自然景色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的感受。
- 对仗:如“沟水东西”与“愁更忆题琼残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中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内心的孤独,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吴枫:象征着美丽与悲伤的交织。
- 夕阳:代表着生命的光辉与短暂。
- 烟雾:象征着朦胧的回忆与情感。
- 流水: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疏黄败绿”是形容什么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炫秋容”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花
- B. 冬天的雪
- C. 秋天的美丽
- D. 夏天的阳光
-
诗人感叹“岁寒良苦”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秋天的喜爱
- C. 对孤独与艰辛的感受
-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C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王鹏运的《洞仙歌》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王维更注重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而王鹏运则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王鹏运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