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後麦多病,庾中蛾欲飞。
不辞终日暑,幸脱半年饥。
潦水来何暴,秋田望已微。
农夫愚可念,此报定谁非。
白话文翻译:
雨后麦子生病很多,田中蛾虫正想飞起。
不怕整天的炎热,幸好脱离了半年的饥荒。
小河水怎么如此急,秋天的田地已显得稀疏。
农夫的愚笨值得同情,这样的报应到底是谁造成的呢?
注释:
- 庾中:指田地中,庾为古代田间的单位。
- 蛾:指害虫,特指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
- 潦水:指小河流,潦水来得急促,形容水流暴涨。
- 此报:指农夫所遭遇的困境与报应。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到的农夫的苦难反映了古代农民的生活困境,尤其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农民的辛苦和无奈是普遍存在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由,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擅长诗文,学识渊博。他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农耕社会,农民生活艰辛,频繁遭受自然灾害。诗中表现了对农民生存状况的关心与同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与对农民苦难的感知。
诗歌鉴赏:
《杀麦二首》通过描绘雨后麦田病虫害的景象,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下的无奈与辛勤。开篇“雨后麦多病”直接点出麦田的病害,给人一种紧迫感。接着提到“庾中蛾欲飞”,用虫害引入对农作物的威胁,进一步渲染了农民的困境。诗中提到“不辞终日暑”,表达了农民在酷暑中仍然辛勤耕作的精神。最后一句“此报定谁非”,则反映了农民的无辜与不幸,似乎在质问自然的无情与社会的不公。这首诗的情感深厚,既有对农民辛劳的赞美,也有对不公命运的愤怒,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雨后麦田病虫害严重,农田的生态遭到了破坏。
- 第二联:尽管炎热的天气让人苦恼,但农民因饥荒得以解脱而感到庆幸。
- 第三联:暴涨的潦水使得田地的状况愈加微弱,象征着农作的脆弱。
- 第四联:表达了对农民遭遇的同情,同时也反思社会的冷漠。
-
修辞手法:
- 诗中通过“蛾欲飞”的拟人化手法生动描绘了虫害的威胁。
- 对比“终日暑”和“半年饥”显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农民困境的同情与对自然灾害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质疑和对生活困境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影响。
- 麦:代表农民的希望与生计。
- 蛾:象征着对作物的威胁与困扰。
- 潦水:隐喻自然力量的无情与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蛾”主要是指什么? A. 花
B. 害虫
C. 鸟类
D. 其他 -
诗人对农民的态度是?
A. 冷漠
B. 同情
C. 嘲讽
D. 不屑 -
诗中“此报定谁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愤怒
B. 无奈
C. 质疑
D. 愉悦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与杜甫的农民题材,苏辙的诗更侧重于对农民生活困境的同情与反思,而杜甫则多通过个人的悲苦经历表达对社会的深刻批判。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