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道潜见寄》

时间: 2025-01-19 19:57:13

萧萧华发映衰容,惭愧高僧叹不逢。

游宦终身空处处,尘埃何日退重重。

已甘憔悴鸡群鹤,犹胜劬劳旱岁龙。

回首不堪膏火热,试求甘露洒青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萧萧华发映衰容,惭愧高僧叹不逢。
游宦终身空处处,尘埃何日退重重。
已甘憔悴鸡群鹤,犹胜劬劳旱岁龙。
回首不堪膏火热,试求甘露洒青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老的形象,白发苍苍映衬着衰老的容颜,心中感到惭愧,因高僧对他没有遇到良好的机会而感叹。游宦生涯使得他在各地漂泊,内心感到空虚,尘世的烦扰何时才能消散。虽然已经甘愿在鸡群中憔悴,然而仍觉得比起在干旱的年份中辛劳如龙的日子要来得好。回首往昔,无法忍受那炽热的膏火,试图向青松求取甘露,以求得慰藉。


注释:

  • 萧萧:形容树木的声音或风声,这里指白发的衰老。
  • 高僧:指修行高深的僧人,象征智慧与理想。
  • 游宦:指官场的游荡,意指诗人对官场生涯的不满。
  •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和烦恼。
  • 憔悴:形容因忧愁或劳累而显得瘦弱。
  • 膏火:指热烈的火焰,象征世俗的诱惑或痛苦。
  • 甘露:指润泽的雨露,象征清凉和滋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坛上以诗、文、词、赋俱佳而著称,尤其以散文和诗歌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辙晚年,正值政治生涯的低谷期,心中感慨万千,表达了对人生的反思和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道潜见寄》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慨。诗的开头“萧萧华发映衰容”用意象描绘出老年的孤寂与无奈,白发映衬着衰老的面容,既是对自身年华流逝的感叹,也暗含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接着,诗人将自己的游宦生涯比作无处不在的空虚,说明自己在世俗中漂泊的无奈,表达了对尘世烦扰的无尽叹息。

“已甘憔悴鸡群鹤,犹胜劬劳旱岁龙”,这句中诗人采取了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平淡生活的珍惜,尽管处于憔悴的状态,也胜过辛苦劳作的日子。这种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折射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回首不堪膏火热,试求甘露洒青松”更是将诗人对往昔不堪回首的无奈与对清幽生活的渴求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内心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层次上构建了一个从个人感受到社会观察的结构,深刻而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萧华发映衰容:白发的声音与衰老的容颜相映成趣,感慨岁月的流逝。
  2. 惭愧高僧叹不逢:因未能遇到高人而感到惭愧,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3. 游宦终身空处处:游历官场多年,却感到空虚无所依,说明对官场生活的失望。
  4. 尘埃何日退重重:对尘世纷扰的无奈与期盼,渴望解脱。
  5. 已甘憔悴鸡群鹤:即使憔悴在世俗中,仍觉得满足,这种选择体现了对生活态度的转变。
  6. 犹胜劬劳旱岁龙:强调宁愿轻松的生活也胜过艰辛劳作的日子,表达对辛苦生活的反思。
  7. 回首不堪膏火热:回忆往昔的痛苦与热烈,心中充满不堪回首的苦楚。
  8. 试求甘露洒青松:试图寻找甘露,渴望得到清凉和滋养,象征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游宦终身空处处,尘埃何日退重重”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生比作游宦生涯,借以表达空虚与无奈。
  • 象征:白发、鸡群、青松等意象象征着岁月、生活的选择与自然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渴望,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沉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发:象征年华的流逝与老去。
  • 高僧:象征智慧与理想,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鸡群鹤:代表世俗与超脱的选择,鸡群暗示平凡的生活,而鹤则象征高洁。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寿,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游宦”指的是: A. 旅行
    B. 在官场的生活
    C. 学习
    D. 隐居

  2. “已甘憔悴鸡群鹤”的意思是: A. 宁愿在平凡中生活
    B. 高傲自大
    C. 追求名利
    D. 逃避责任

  3. 诗中的“甘露”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自然的滋养与宁静
    C. 美食
    D. 友谊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 杜甫《登高》:反映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无奈。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次韵道潜见寄》均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加豪放,苏辙则显得沉郁。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兄弟间不同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观念。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古代诗词鉴赏》
  3. 《苏辙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