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送勾谌太丞通判颍州
作者:梅尧臣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颍川倒湾流,栏船曲转钩。
吏迎如太守,民望亚诸侯。
芳圃深通野,寒湖半抱州。
前贤多旧迹,佳咏听君留。
白话文翻译:
颍川的水流曲折蜿蜒,船只在河道中转弯钩行。
官吏接待你就像接待太守一样,百姓对你寄予了比对诸侯更高的期望。
芳香的园圃深深连接着野外,寒冷的湖泊半拥抱着这座州城。
前辈们留有许多旧迹,优美的诗篇请你听后留存。
注释:
- 颍川:指颍川地区,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水系。
- 栏船:指的是一种小船,便于在河流中活动。
- 太守:古代地方官员,地位较高,负责一方的治理。
- 诸侯:指封建时代的王国领主,地位尊贵,拥有相当的权力。
- 芳圃:指花园,象征着美好和丰饶的自然环境。
- 寒湖:形容湖泊的寒冷,可能暗指冬季或清冷的气候。
- 前贤:指历史上的贤者或名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清白,宋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与苏轼、黄庭坚并称“宋诗三大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梅尧臣送别勾谌太丞(其职务为通判,管理地方)赴颍州的诗作。颍州是一个重要的地方,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勾谌的祝福和对其任职的美好期许。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勾谌太丞通判颍州》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颍川的美丽河流与自然景观,同时也传达了对勾谌的深切祝福。诗的前两句以“颍川倒湾流,栏船曲转钩”展现了水流的蜿蜒与船只的灵动,仿佛在描绘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显示出诗人对家乡风景的热爱与依恋。接下来的“吏迎如太守,民望亚诸侯”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勾谌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与期待,表现出人们对新官的期望和信任,蕴含着对美好治理的渴望。
后两句“芳圃深通野,寒湖半抱州”进一步描绘了颍州的自然风光,既有花园的芬芳,又有湖泊的静谧,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及生活的热情。最后一句“前贤多旧迹,佳咏听君留”则传达了对勾谌的期望,希望他能继承前人的事业,留下美好的诗篇,体现出对文化的尊重与继承。
整首诗在情感上真挚而深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令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颍川倒湾流:勾勒出河流的曲折蜿蜒,展现自然的灵动。
- 栏船曲转钩:描述船只在水中灵活行驶的情景,体现了生活的活力。
- 吏迎如太守:暗示勾谌在地方官吏中的威望,表明他受到尊重。
- 民望亚诸侯:反映百姓对他的期望,期待他能像诸侯一样治理有道。
- 芳圃深通野:描绘了自然美景,象征着丰饶与生机。
- 寒湖半抱州:湖泊环绕州城,构成美丽的自然景观。
- 前贤多旧迹:提及历史名人的遗迹,暗示文化的积淀。
- 佳咏听君留:期望勾谌能创作出优秀的诗篇,传承文化。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例如“吏迎如太守,民望亚诸侯”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勾谌的地位和人们的期待。意象的丰富性使得诗歌充满生机与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勾谌的祝福与期望展开,表现出诗人对故乡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官员的期待,传达出一种人文关怀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颍川:象征着故乡的水乡美景,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栏船:代表着生活的灵动与活力。
- 芳圃:象征美好与丰饶,代表着生活的幸福。
- 寒湖:表现出自然的静谧与幽远,反映诗人内心的宁静。
- 前贤: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吏迎如太守”是指什么? A. 吏对百姓的态度
B. 吏对勾谌的尊重
C. 吏对治理的期待
答案: B -
“寒湖半抱州”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湖泊的广阔
B. 湖泊与州城的关系
C. 湖泊的寒冷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前贤”指的是? A. 当代的名人
B. 历史上的贤者
C. 诗中的人物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感。
- 王维的《鹿柴》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与梅尧臣的诗在情感基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梅尧臣诗文集》
这份内容为您提供了对梅尧臣《送勾谌太丞通判颍州》的全面解析与理解,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