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
作者: 晏几道 〔宋代〕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
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
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白话文翻译:
长亭的晚送别,仿佛是绿窗前的梦境。
小字寄回家,正好和昨夜的红灯下的花相映。
美好的时光容易流逝,半面镜子映照着流年的春天即将破碎。
往事难以忘怀,一枕高楼之上,直到夕阳西下。
注释:
- 长亭:古代送别之处,寓意离别的愁苦。
- 绿窗:指窗外的绿意,象征春天的美好。
- 小字:指书信或简短的信件。
- 红灯:象征温暖或美好的夜晚。
- 良时易过:美好的时光容易流逝。
- 半镜流年:半面镜子映射的是流逝的岁月。
- 一枕高楼:高楼之上,枕边是回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长亭”及“红灯”,均与古代送别、夜宴文化相关。长亭作为送别的场所,常常承载着浓厚的离愁别绪;红灯则象征着热闹与欢愉,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989年—1059年),字叔原,号自愚,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擅长抒发细腻的情感,尤其是在离愁别绪方面,作品常蕴含深刻的思考与美感。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长亭晚送》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繁荣、文化兴盛的时期。诗人可能在某次送别情境中,感悟到人生的无常与美好时光的易逝,从而写下此词。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长亭的送别场景,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长亭晚送”引入,渲染出离别的氛围,接着以“绿窗前日梦”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词中“良时易过”点明了时间的无情与流逝,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一切。而最后两句“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则更具哲理,表明诗人对往事的难以释怀与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人们在送别时的伤感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深刻地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道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亭晚送:描绘出送别的场景,预示着离别的情感。
- 都似绿窗前日梦:引入梦境,表现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 小字还家:寄信回家,传递思念之情。
- 恰应红灯昨夜花:对比夜晚的欢愉与现在的离愁,体现情感的对立。
- 良时易过:强调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
- 半镜流年春欲破:镜子象征人生的短暂,春天即将结束,时光流逝。
- 往事难忘:对过去的追忆,难以释怀的情感。
- 一枕高楼到夕阳:高楼寓意遥远,夕阳象征生命的尽头,表达对未来的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半镜流年”用镜子比喻人生。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给时间以情感,使其更具可触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短暂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离别之地,象征着别离的愁苦。
- 绿窗:春天的美好,象征着青春与希望。
- 红灯:热闹与欢愉,象征着短暂的快乐。
- 镜子:流逝的时间与人生的无常。
- 夕阳:生命的尽头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亭”象征什么?
A. 欢聚 B. 离别 C. 旅行 D. 战争 -
“良时易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怀念 C. 无奈 D. 忧伤 -
诗中提到的“红灯”象征了什么?
A. 失落 B. 友情 C. 快乐 D. 旅行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晏几道《长亭晚送》:侧重于离别的伤感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过去的怀念,但更关注于个人的情感细腻与内心的挣扎。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选读》
- 《词人传记:晏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