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绿溪庵赠种花僧石岩》
时间: 2025-01-01 12:42: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缘溪还幽尽,遂得孤寺门。
谁言古驿近,有此花水源。
山僧不种桃,侧地置小园。
窅尔丈室外,品留香色繁。
客来但看花,欲语未许烦。
乃知岩师妙,说法在无言。
日斜钟廊下,欲去留题痕。
常尉五字绝,吾诗焉可存。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沿着溪水走到尽头,终于看到了这座孤零零的寺庙。谁说这里离古代驿站近呢?原来有这花和水的源头。山里的僧人不种桃树,而是在旁边建立了一个小花园。花香四溢,色彩斑斓,令人陶醉。客人来到这里,只看花,不想多说话。由此可知岩师的高明,他的说法在无言之中。夕阳斜照在钟声悠扬的廊下,临走时想留下些题词。常常写下五字的绝句,我的诗便可以流传。
注释:
- 缘溪:沿着溪水。
- 幽尽:幽静的地方到达尽头。
- 孤寺:孤零零的寺庙。
- 古驿:指古时的驿站。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丈室:僧人的房间。
- 品留香色繁:欣赏花香和繁多的颜色。
- 岩师:指种花僧石岩,喻其言传身教。
- 钟廊:寺庙内钟声响起的廊道。
- 常尉:常常写的诗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敏树是清代诗人,生于文人气息浓厚的时代,精通诗词,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他的作品常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为主题,展现出清新自然的诗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吴敏树游览绿溪庵时,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作者在寺庙中感受到宁静的氛围,借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游绿溪庵赠种花僧石岩》以清新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山居僧人的生活情景。诗中展现了诗人与山僧之间的友谊与心灵的契合。开篇描写溪水的幽静,直接引入了孤寺,表现出一种清幽的环境。接着,诗人通过对“古驿”的提及,反映出这片土地的历史与宁静。
“山僧不种桃,侧地置小园”,这两句表现了山僧的生活态度。他不追求名利和世俗的桃花,而是在小园中辛勤耕耘,创造出一片花香四溢的天地,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随着客人的到来,诗人更是引导读者体会那份静谧与美好,强调了“说法在无言”,凸显了山僧的智慧与深邃。
整首诗用词简洁却意象丰富,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与大自然、与山僧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缘溪还幽尽:沿着溪水走到尽头,表现出一种探寻的精神。
- 遂得孤寺门:终于看到了孤零零的寺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谁言古驿近:反问句,强调此地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无关。
- 有此花水源:花和水的存在使得这片土地生机盎然。
- 山僧不种桃:山僧拒绝世俗的繁华,选择简朴的生活。
- 侧地置小园:小园的存在体现了山僧的用心和生活情趣。
- 窅尔丈室外:描写僧人居住的小院外景色,展现出宁静之美。
- 品留香色繁:花香四溢,色彩斑斓,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 客来但看花:客人只顾看花,不愿多言,表现出沉浸于美景的状态。
- 欲语未许烦:意指诗人不愿打扰这种宁静的美好。
- 乃知岩师妙:通过观察,体悟到山僧的深邃智慧。
- 说法在无言:意指山僧的智慧通过自然感悟,而非口头传授。
- 日斜钟廊下:夕阳斜照,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宁静的对比。
- 欲去留题痕:离开时想留下足迹,表达对这段经历的珍惜。
- 常尉五字绝:常常写下五字绝句,体现出诗人的自我表达愿望。
- 吾诗焉可存:希望自己的诗能够长久流传。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说法在无言”比喻山僧的教导不在言辞,而在生活中。
- 对仗:如“花水源”与“古驿近”,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通过描述花的香味和色彩,使得自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自然的和谐美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隐士生活的理想以及对山僧智慧的敬仰。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僧人的生活,展现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着通向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清澈。
- 花:代表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体现了自然的生机。
- 孤寺:象征着隐逸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 山僧:代表了智慧、超然的生存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山僧”指的是哪个人物? A. 诗人自己
B. 种花僧石岩
C. 古时的驿站 -
诗中“说法在无言”这句的意思是? A. 通过语言教导
B. 通过生活体验传递智慧
C. 通过书本学习 -
诗人希望留下一些什么? A. 诗句
B. 画作
C. 礼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士的生活,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三者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