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
猿鸟分清绝,林萝拥翠微。
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
水墅香菰熟,烟崖早笋肥。
功名无一点,何要更忘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湖边景象:猿猴和鸟儿在清幽的环境中分散而居,树林中的藤萝环抱着翠绿的山势。我沿着僧侣的路径走出山林,肩上搭着道衣回家。水边的菜园里香菇已成熟,烟雾缭绕的山崖上早笋也丰盈可口。对于功名利禄,我不再在意,何必再去忘却心机呢?
注释:
- 猿鸟:指猿猴和鸟类,象征自然的清幽。
- 林萝:指藤萝植物,常生长在林间,形态优美。
- 僧径:僧侣走的路径,暗示清净之地。
- 道衣:道士的衣服,表明作者的道家思想。
- 水墅:水边的别墅或小屋,暗示生活的宁静。
- 香菰:一种可食用的蘑菇,象征丰收。
- 烟崖:山崖上弥漫的烟雾,营造出朦胧的自然意境。
- 功名:指声名和地位,表达出对世俗追求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孤山,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擅长描写山水自然和人文情怀。林逋一生追求隐逸生活,远离官场纷扰,诗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超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林逋隐居湖边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清幽环境的向往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心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士人对功名的追求极为普遍,而林逋却选择了隐居,体现了他对个人理想和价值观的坚持。
诗歌鉴赏:
《湖》是林逋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自然美与内心宁静的一首佳作。全诗四联,结构紧凑,意境深远。诗中描绘的湖光山色,猿鸟相依,藤萝缠绕,构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境地。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的前两句通过“猿鸟分清绝,林萝拥翠微”展现出宁静而优雅的自然景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接下来的“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则暗示了诗人自身的生活状态,强调了隐逸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最后两句“功名无一点,何要更忘机”是全诗的高潮,直接表达了对功名的无视和对心机的放弃,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和的决心。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林逋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那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与深邃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猿鸟分清绝:猿猴与鸟儿在清幽的环境中各自栖息,表现出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林萝拥翠微:藤萝植物环绕在绿色山势之间,展现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 步穿僧径出:沿着僧侣的小路走出,隐喻作者选择的隐逸生活。
- 肩搭道衣归:披着道士的衣服,暗示归隐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 水墅香菰熟:水边的菜园中香菇已成熟,表现丰收的喜悦。
- 烟崖早笋肥:山崖上雾气弥漫,早笋丰腴,描绘生机勃勃的自然。
- 功名无一点:对功名利益毫无追求,表现了诗人的淡泊。
- 何要更忘机:对世俗心机的放弃,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猿鸟分清绝,林萝拥翠微”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如“水墅”、“烟崖”,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比喻:将生活比作自然的和谐,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表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哲理思考。林逋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他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猿鸟:象征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 林萝:代表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 道衣:隐喻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和的生活方式。
- 香菰:象征生活的丰盈与满足。
- 烟崖:营造出朦胧的自然意境,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猿鸟”象征什么?
- A. 人生的功名
- B. 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 C. 诗人的孤独
-
林逋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 A. 追求功名
- B. 追求内心的宁静
- C. 追求财富
-
“功名无一点”表达了什么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对功名的淡泊
-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望洞庭》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和隐逸的生活。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林逋更加强调对世俗的超然,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自然之美与人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逋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