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后写望》
时间: 2025-01-19 19:03: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山后写望
作者: 林逋 〔宋代〕
水墨屏风状总非,
作诗除是谢玄晖。
溪桥袅袅穿黄叶,
樵斧丁丁斫翠微。
返照未沉僧独在,
长烟如淡鸟横飞。
南峰有客锄园罢,
闲倚篱门忘却归。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眼前的景色宛如水墨画,除了作诗的谢玄晖,其他的都显得不真实。溪边的桥在黄叶间轻轻摇曳,樵夫的斧声在翠绿的山林中回响。夕阳的余晖尚未消退,僧人独自一人静坐,远处的烟雾如同悠闲飞翔的小鸟。南峰上有个客人干完了农活,懒洋洋地靠在篱门上,忘记了回家的时光。
注释
- 水墨屏风:比喻景色如同水墨画般清淡、朦胧。
- 谢玄晖:指北宋著名诗人谢朓,诗名广泛,常被引用。
- 溪桥袅袅:形容溪边的小桥在风中轻轻摇曳。
- 樵斧丁丁:形容樵夫劈柴时斧头与木头碰撞的声音。
- 返照未沉:夕阳还未完全落下,余晖尚存。
- 长烟如淡鸟:烟雾轻盈,像小鸟一样在空中飘动。
- 南峰有客:描写南峰上有一位客人正在锄地。
- 闲倚篱门:意指客人懒散地靠着篱笆,沉浸在宁静的环境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熙,号清隐,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而闻名。林逋为人淡泊名利,向往隐居的生活,诗作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思。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作于某个秋天的午后,林逋在孤山后写望,享受着宁静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喧嚣的反思。
诗歌鉴赏
《孤山后写望》是一首描绘秋日山水的诗,诗中流露出林逋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水墨屏风状总非”引入,展现出一种淡雅的意境,仿佛整个景色都被水墨画描绘而成,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美感。接下来的描绘中,溪桥、黄叶、樵斧等意象交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在描写中,林逋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尤其是“返照未沉僧独在,长烟如淡鸟横飞”的句子,展现了夕阳余晖下的僧人静谧的身影,和空中飘浮的烟雾,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最后几句描绘了南峰上客人的闲适,恰到好处地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传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静谧生活的深切向往。
整首诗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结合起来,体现了林逋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宁静、简朴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墨屏风状总非:开篇描绘,水墨画般的景色,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
- 作诗除是谢玄晖:点出诗人对谢玄晖的敬佩,表达了诗人自己在这幅画中的存在感。
- 溪桥袅袅穿黄叶:溪边的小桥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渲染出一种动感。
- 樵斧丁丁斫翠微:樵夫的斧头声响,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返照未沉僧独在:傍晚时分,僧人静坐,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 长烟如淡鸟横飞:烟雾轻盈飘浮,给人以悠然的感觉。
- 南峰有客锄园罢:描绘南峰上的客人,表现隐士的闲适。
- 闲倚篱门忘却归:客人懒散地依靠在篱笆上,忘却了回家的时间,体现了对自然的沉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景色比作水墨画,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将烟雾比作飞鸟,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诗中句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喧嚣的淡漠。诗人希望在自然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墨屏风:象征着自然的清丽与宁静。
- 溪桥、黄叶:表达秋天的气息与生命的流逝。
- 樵斧: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僧、长烟、淡鸟:代表着超脱的生活与宁静的心境。
- 南峰、篱门:象征着隐逸生活的理想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水墨屏风”,其意象主要指什么?
A. 诗人的心境
B. 自然景色
C. 书法艺术
D. 画作 -
“樵斧丁丁”描绘了什么场景?
A. 诗人在作诗
B. 樵夫在劈柴
C. 僧人在打坐
D. 客人在锄地 -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A. 南峰有客
B. 黄叶飘落
C. 水墨屏风
D. 长烟如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可以将林逋的《孤山后写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王维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哲理思考,而林逋则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林逋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