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甸南游》
时间: 2025-01-19 13:43:34意思解释
淮甸南游
作者: 林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幽胜程程擬遍寻,不妨淮楚入搜吟。
藓莎篱落豀庄静,松竹楼台坞未深。
数抹晚霞怜野笛,一筛寒水羡沙禽。
腰间组绶谁能爱,时得闲游是此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淮甸南游时的情景与感受。作者在幽静的胜地漫步,虽有意四处游览,但不妨在淮楚之间吟咏。那篱落边的苔藓和沙滩显得格外宁静,松竹掩映的楼台似乎还未深入丛林。晚霞映照下的野笛声让人怜惜,清澈的寒水中,沙禽在嬉戏,令人羡慕。腰间的绶带谁能理解我的心情?能够有闲暇游玩,便是我心中所愿。
注释:
- 幽胜: 幽静胜地。
- 淮楚: 指淮河与楚地,寓意游览的地方。
- 藓莎: 指苔藓与沙洲,形容环境的宁静。
- 豀庄: 可能指的是某个安静的村庄或地方。
- 晚霞: 傍晚时分的霞光,寓意美好的自然景象。
- 沙禽: 沙洲上的鸟类,象征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 组绶: 腰间装饰物,象征身份和心情。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淮楚”之说,可以引申出南方水乡的文化背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景思,号雪舟,吴兴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以山水田园诗闻名。林逋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林逋游览淮甸南方时,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在诗中,林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他对世外桃源般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淮甸南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心中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向往的闲适生活。诗中所构建的意境,静谧而富有生机,表现出作者在游览中的悠然自得。在“幽胜程程擬遍寻”的开头,诗人即表现出寻访美景的心情,而后又不妨在淮楚之间吟咏,显示出对自然的欣赏与沉醉。
接下来的描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田园的宁静,“藓莎篱落豀庄静,松竹楼台坞未深”,意象中的苔藓、沙洲、松竹与楼台,构成了一幅静美的图画,令人怦然心动。晚霞和野笛的描写更是将景与情结合,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的交融。
最后两句“腰间组绶谁能爱,时得闲游是此心”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闲适生活的渴望与对浮华世俗的超脱,传达出一种向往自由与内心平和的情感。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幽胜程程擬遍寻: 描述诗人游历在幽静的胜地,意图四处探索。
- 不妨淮楚入搜吟: 暗示在淮楚间吟咏,表现闲适的态度。
- 藓莎篱落豀庄静: 形容环境宁静,苔藓与沙洲的自然美。
- 松竹楼台坞未深: 表现出楼台掩映在松竹之间,尚未深入丛林的状态。
- 数抹晚霞怜野笛: 晚霞映衬下的野外笛声,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怜惜。
- 一筛寒水羡沙禽: 描述寒水中的沙禽,展现自然生机。
- 腰间组绶谁能爱: 表达对身份的思考与对内心情感的渴望。
- 时得闲游是此心: 强调闲游的快乐是诗人内心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晚霞与野笛比作自然之美,传达情感。
- 对仗: “藓莎篱落”和“松竹楼台”形成对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意象: 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与思想。
-
主题思想: 本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 幽胜: 代表宁静的自然环境。
- 藓莎: 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宁静。
- 晚霞: 暗示自然之美与时光的流逝。
- 沙禽: 代表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幽胜”指的是什么?
- A. 热闹的城市
- B. 幽静的胜地
- C. 书房
- D. 学校
-
“腰间组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身份的自豪
- B. 对浮华生活的无奈
- C. 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D. 对财富的追求
-
诗中描绘的自然意象不包括:
- A. 晚霞
- B. 松竹
- C. 高楼
- D. 沙禽
答案: 1-B, 2-C,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意境,但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则表现了友谊与自然的结合,大致上与林逋的作品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林逋诗文集》
以上就是对《淮甸南游》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