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採桑行
作者:顾禧 〔宋代〕
原文展示:
罗敷深闺女,出入有常仪。
何为乎度陌越阡,执筐踌躇。
执筐而踌躇,夫婿虽真,
岂能不蚕而衣。
白话文翻译:
罗敷是个深闺中的女子,出门时举止端庄有礼。
她为何要穿越小路,手中提着筐子而犹豫不决呢?
她手握筐子却踌躇不前,虽然她的丈夫是真心对待她,
但难道没有蚕丝就能穿上衣服吗?
注释:
- 罗敷:古代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典型的温婉女性形象。
- 深闺:指女子居住的隐秘处所,象征着封闭与保护。
- 常仪:常规的礼仪,表示女子的端庄与教养。
- 度陌越阡:形容穿越田间小路,陌、阡是古代对田间小路的称呼。
- 执筐:手中提着筐子,象征着采桑的活动。
- 踌躇:犹豫不决,心中有疑虑。
- 夫婿:丈夫,指女子的配偶。
- 蚕而衣:蚕是出产丝绸的虫,暗指没有蚕丝就无法制作衣物,隐喻对物质生活的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禧,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生活,风格细腻且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强调了女性在婚姻与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採桑行》通过描绘一个女子在采桑过程中内心的犹豫,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面临的困境与选择。诗中“罗敷深闺女”的形象,体现出女性的温婉与内敛,而“出入有常仪”则强调了她在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礼节,展示了对传统道德的恪守。
当她“何为乎度陌越阡,执筐踌躇”时,读者不禁感受到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虽然有丈夫的真心相待,但对自我价值与物质生活的思考让她感到迷茫。这里的“岂能不蚕而衣”则是对生活现实的深刻反思,若没有物质的基础,情感的依赖又能支撑多久呢?
整首诗结构简洁,情感真挚,既有对女性生活状态的描绘,也反映了对传统婚姻观念的质疑。顾禧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了女性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声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罗敷的形象,展现出她的温婉和端庄,强调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
- 第二联的“度陌越阡”描绘出女子外出的场景,突显出她的踌躇不决。
- 第三联表达出她对丈夫的信任与依赖,但随之而来的思考让她感到不安。
- 最后一联则以“蚕而衣”的比喻,揭示了物质生活对情感的影响。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蚕而衣”比喻物质与情感的关系。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具有对称美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女性在婚姻与生活中的依赖与独立,表现出对物质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质疑。
意象分析:
- 罗敷:象征着美丽与传统女性的形象。
- 筐:象征着女性的劳动与责任。
- 蚕:象征着物质基础与生活的必需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罗敷在诗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A. 勇敢的猎人
B. 温婉的女子
C. 独立的商人
D. 智慧的隐士 -
“岂能不蚕而衣”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无所谓
B. 对物质的依赖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由的向往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尤其是林黛玉的诗作,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挣扎。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女性情感,但更侧重于爱情的细腻与复杂。顾禧的作品更强调物质与情感的关系,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女性的处境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女性与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