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夜听雨作》

时间: 2025-01-04 08:14:23

秋声撼枕不成眠,忽听潇潇到耳边。

已自无尘何待洗,偶因有漏欲参禅。

露华净拭銮坡道,云树遥生帐殿烟。

陡忆横塘篷底话,廿年无梦上吴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三夜听雨作
作者: 潘祖荫 〔清代〕

秋声撼枕不成眠,
忽听潇潇到耳边。
已自无尘何待洗,
偶因有漏欲参禅。
露华净拭銮坡道,
云树遥生帐殿烟。
陡忆横塘篷底话,
廿年无梦上吴船。

白话文翻译:

秋夜的声音摇动着枕头,我无法入眠,忽然听到潇潇的雨声在耳边响起。既然心中已经无尘,何必再去清洗呢?偶然因为漏雨,想起了要参禅。露水的华光清澈地拭去殿道上的尘埃,远处的云树在帐篷的烟雾中若隐若现。突然想起在横塘篷下聊天的情景,二十年来无梦地漂泊在吴船上。

注释:

  • 秋声:秋天的声音,指代夜晚的风声、雨声等自然声音。
  • 潇潇:形容细雨的声音。
  • 无尘:心中清净,没有尘世的纷扰。
  • 参禅:修习佛教禅宗,思考人生。
  • 露华:露水的光华。
  • 銮坡道:指皇宫的道路,象征高贵的地位。
  • 帐殿烟:帐篷和殿宇的烟雾,营造一种朦胧的意境。
  • 横塘:特指某个地方,可能是诗人曾经游玩之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潘祖荫(清代),字子厚,号舸舟,江苏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怀,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情感寄托。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夜,诗人独自一人聆听雨声,心中涌起对往昔的回忆,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初三夜听雨作》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古诗,通过雨声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诗的开头以“秋声撼枕不成眠”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孤独的夜晚,秋秋的气息令人感到一丝凉意。这种孤独与不安,不仅是因为外在的环境,更是内心的挣扎。接下来“忽听潇潇到耳边”,雨声的细腻如同心灵的低语,带来了一种恬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已自无尘何待洗”,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意识到内心的宁静比外在的清洁更为重要。而“偶因有漏欲参禅”则表明了他想要通过禅修来寻求心灵的解脱。这种从外在的听觉引发的内心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接下来的意象如“露华净拭銮坡道”和“云树遥生帐殿烟”,则将诗人那种宁静与自然的感受进一步深化,构建了一幅美丽而又神秘的画面。最后的“陡忆横塘篷底话,廿年无梦上吴船”则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二十年的漂泊,仿佛是一场无梦的旅程,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在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上,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令人反思人生的意义和追求内心的平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秋声撼枕不成眠:秋天的声音摇动着枕头,夜不能寐。
    2. 忽听潇潇到耳边:突然听到雨声细细落下,萦绕耳边。
    3. 已自无尘何待洗:心中已经清净,何必再去清洗外物。
    4. 偶因有漏欲参禅:偶尔因为漏雨,想要静心参禅。
    5. 露华净拭銮坡道:露水的光华清澈,拭去殿道上的尘埃。
    6. 云树遥生帐殿烟:远处的云树在帐篷的烟雾中若隐若现。
    7. 陡忆横塘篷底话:突然想起在横塘篷下的聊天。
    8. 廿年无梦上吴船:二十年来漂泊无梦,仿佛是在吴船上。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声比作摇动枕头的声音,生动形象。
    • 对仗:如“露华净拭”和“云树遥生”,形成和谐的音韵。
    • 拟人:雨声仿佛在与诗人对话,赋予自然以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在孤独与宁静中,内心的冲突与寻求,旨在表达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岁月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声:象征孤独与思考,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潇潇:细雨的意象,代表内心的细腻感受。
  • 露华:象征清新与纯净,寓意心灵的洗涤。
  • 云树:代表遥远的理想与梦境,营造一种神秘感。
  • 吴船:象征漂泊的生活,带有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秋声”指代什么?
      • A. 秋天的颜色
      • B. 秋天的声音
      • C. 秋天的气息
    2. “偶因有漏欲参禅”中“漏”指的是?
      • A. 漏水
      • B. 漏光
      • C. 漏风
    3. 诗人怀念的地点是?
      • A. 吴船
      • B. 横塘
      • C. 銮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更偏重于山水的描写,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归属感。与潘祖荫的作品相比,王维的诗更加沉静和隽永。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诗词的美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