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工部庙》

时间: 2025-01-17 09:17:49

使节纷纷下禁中,几人曾到此城东。

独君遗像今如在,庙食真须德与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工部庙

使节纷纷下禁中,
几人曾到此城东。
独君遗像今如在,
庙食真须德与功。

白话文翻译:

使者们纷纷下禁中(指皇宫),有多少人曾经来过这座城的东边呢?唯有您留下的遗像依旧存在,而庙中所供奉的食物,确实需要德行与功业才能获得。

注释:

字词注释:

  • 使节:指外交使者。
  • 禁中:皇宫,禁地。
  • 城东:指城市的东边,这里指的是庙宇所在的地方。
  • 遗像:遗留下来的画像。
  • 庙食:庙宇中供奉的食物。
  • 德与功:指品德与功绩。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庙”通常与祭祀和纪念有关,尤其是对历史人物或有德者的追思。王安石在此表现出对古代德行的推崇,同时也反映出对后世的期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宋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主张变法,进行政治改革,提倡实用主义,作品多样,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表达了他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功德的重视,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张工部庙》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作,表面上是对一座庙宇的描写,实际上却揭示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及对德行的推崇。诗的开头,王安石通过“使节纷纷下禁中”的描写,勾画出一个繁忙的场景,暗示着国家的繁荣与外交的活跃,但紧接着的“几人曾到此城东”则显得有些孤寂,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孤独缅怀。

接下来的两句“独君遗像今如在,庙食真须德与功”,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王安石在此不仅表达了对“君”的追忆,更强调了庙宇中供奉的食物,象征着对德行和功业的认可。王安石通过对比使人深思,真正值得人们铭记和敬仰的,应该是那些具有高尚德行和丰功伟绩的人。

整首诗在意象的使用上,既有现实的描绘,又蕴含了历史的沉重感,使人感受到文化传承的意义。王安石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练的语言,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责任结合,使得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使节纷纷下禁中:描绘了使者们从皇宫出来,展现出国家事务的繁忙。
  • 几人曾到此城东:表达出对历史人物的孤独感,仿佛只有遗像还在。
  • 独君遗像今如在:表明对某位伟大人物的怀念,虽人已去,形象依旧存在。
  • 庙食真须德与功:强调庙宇所供奉之物,需有德行和功业来支撑,隐喻对于真正的价值观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节纷纷”与“几人曾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庙食象征着人们对德行和功业的尊重,借此引发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德行和功业的重要性,借助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传达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使节:象征国家的外交与繁荣。
  • 遗像:代表历史人物的精神遗产。
  • 庙食:象征对德行与功绩的认可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2. “庙食真须德与功”中的“德与功”指的是什么?

    • A. 个人财富
    • B. 品德与功业
    • C. 学识与才华
  3. 诗中提到的“君”指的是谁?

    • A. 皇帝
    • B. 历史人物
    • C. 王安石本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安石和杜甫的作品都涉及到历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王安石通过庙宇的描写表达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而杜甫则通过对国事的关切,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这些作品都反映出诗人对社会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