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卿致仕》
时间: 2025-01-06 04:58:43意思解释
送张卿致仕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原文展示
子房筹策汉时功,
身退超然慕赤松。
余烈尚能开後世,
高材今复继前踪。
执鞭始负平生愿,
操几何知此地逢。
窃食一官惭未艾,
绪言方赖赐从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张卿的祝福和对他退休的感慨。诗中提到,像张良这样的智者在汉朝贡献了巨大力量,而他在功成名就后选择隐退,令人敬仰。即便张卿的丰功伟绩仍能启发后人,今天的优秀人才也应该追随他们的脚步。张卿开始执鞭,肩负起了自己一生的理想,但在此地相逢,是否能够实现这些愿望呢?他曾经在官场上有所成就,但如今却感到愧疚,不知能否从容地与人交谈。
注释
字词注释:
- 子房:指张良,西汉初年的谋士。
- 赤松:指赤松子,古代隐士,象征隐逸。
- 余烈:指遗留下来的伟大业绩。
- 高材:指优秀的人才。
- 执鞭:指开始执掌权力或事业。
- 窃食:指以小官职为生,感到羞愧。
典故解析:
- 张良:汉初著名谋士,帮助刘邦建立汉朝。
- 赤松子:传说中的隐士,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主张政治改革,倡导“新政”,并以诗文才华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张卿因年老退休,王安石借此诗表达对其的敬意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送张卿致仕》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感慨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对张卿的深厚情谊。诗中运用了历史典故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事的反思。
诗的开头提到张良,强调了历史上智者的贡献,接着转到张卿,表达对其成就的赞赏。通过“余烈尚能开後世”,王安石传达了张卿的影响力与重要性,说明后人仍能从其业绩中受益。虽然张卿已选择隐退,但诗人依然强调优秀的人才要勇于追随前人,承载理想。
从“执鞭始负平生愿”可看出,张卿虽然开始了新的阶段,但在面对现实时,诗人却感到一丝惆怅。最后两句“窃食一官惭未艾,绪言方赖赐从容”道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反思,虽然身处官场,内心却始终有着未能尽全力的愧疚。
整首诗通过对张卿的深情回顾和对个人理想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且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房筹策汉时功:提到张良,称赞他为汉朝的战略家。
- 身退超然慕赤松:张卿选择隐退,令人仰慕如赤松子般的超脱。
- 余烈尚能开後世:张卿的成就仍能影响后代。
- 高材今复继前踪:当今人才应继续追随他的足迹。
- 执鞭始负平生愿:开始新生活,承载一生的理想。
- 操几何知此地逢:在此相遇,是否能实现这些理想?
- 窃食一官惭未艾:身为小官感到羞愧未能有所作为。
- 绪言方赖赐从容:希望能从容地与人交流。
修辞手法:
- 对比:张良与张卿的历史地位对比,强调后者的隐逸选择。
- 比喻:用赤松子比喻张卿的隐逸生活。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张卿的敬仰,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房:象征智慧与谋略。
- 赤松:象征隐逸与超脱。
- 高材:象征优秀与追求理想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安石提到的“子房”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邦
B. 张良
C. 项羽 -
诗中“执鞭”意味着什么? A. 开始新的事业
B. 继续隐退
C. 失去理想 -
诗中提到的“赤松”象征了什么? A. 财富
B. 隐逸的生活
C. 权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by 王维
- 《登高》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别》与王安石的《送张卿致仕》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离别之情,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王安石则更强调历史人物的影响与个人理想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