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堤》
时间: 2025-01-01 13:02: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筑湖堤种柳条,行春路截九松腰。
直看西日当三竺,平接南山第五桥。
曲院岸通沙涧浅,桃溪寺接玉泉遥。
游人从此言旋便,不受回舟著相招。
白话文翻译:
是谁在湖边筑起堤坝种植柳树?春天的道路从九松的腰部经过。正看着西边的夕阳落在三竺山上,平坦地与南山的第五座桥连接。曲折的院边通向沙涧的水浅,桃溪的寺庙与遥远的玉泉相接。游人从这里往返游玩,却不受回舟的邀请。
注释:
字词注释:
- 湖堤:湖边的堤坝,防止湖水泛滥。
- 柳条:柳树的枝条,春天时节,柳树抽芽。
- 行春路:春天的道路,象征春日的游览。
- 九松腰:指的是九棵松树之间的地方。
- 三竺:三竺山,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山。
- 第五桥:某座特定的桥,可能是当地著名的桥。
- 曲院:弯曲的院子,形状曲折的庭院。
- 沙涧:沙滩旁的小溪流,水流较浅。
- 桃溪寺:桃溪边的一座寺庙。
- 玉泉:与泉水相关的地方,象征清泉。
- 游人:游玩的游客。
典故解析:
该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春天游览的场景,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游览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小新堤》创作于春天,正值游览的好时节,诗人可能在游玩时产生灵感,描绘出自然美景与游人互动的情景。
诗歌鉴赏:
《小新堤》是一首描绘春日游玩的诗。诗中,作者通过对湖堤、柳条、松腰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的气氛。诗的开头便引人入胜,提出“谁筑湖堤种柳条”,让人不禁好奇这幅画卷的背后故事。接着,诗人以“行春路截九松腰”描绘了春日游览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们活动的交融。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直看西日当三竺,平接南山第五桥”展现了夕阳西下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恬静的感觉。而曲折的院子和寺庙的描写,更是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仿佛带领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悠闲的意境。
最后一句“游人从此言旋便,不受回舟著相招”则体现了游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清新,意象丰富,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们游玩的乐趣,令人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春日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筑湖堤种柳条:以疑问句开篇,展现对自然景象的好奇,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行春路截九松腰:描绘春游的路线,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 直看西日当三竺:通过夕阳的描绘,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平接南山第五桥:连接山水,展现自然的和谐美。
- 曲院岸通沙涧浅: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水的清澈与宁静。
- 桃溪寺接玉泉遥:寺庙与泉水的连接,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游人从此言旋便:传达游人对美好景色的赞叹。
- 不受回舟著相招:体现出游人对时光的留恋与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生动形象。
- 对仗:如“曲院岸通”和“桃溪寺接”,平衡和谐。
- 拟人:游人“言旋便”,让游人有了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堤:象征着自然的屏障与人类的劳动。
- 柳条: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和希望。
- 西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 桃溪:象征着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环境。
- 游人:象征着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松腰”指的是: A. 九棵松树之间的地方
B. 一种松树的品种
C. 一条小河的名字 -
诗人描绘的“西日”指的是: A. 早晨的阳光
B. 黄昏的夕阳
C. 正午的阳光 -
诗中描绘的“桃溪寺”象征了: A. 人与自然的隔离
B.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C. 城市的喧嚣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山中杂诗》 王维
诗词对比:
可以将董嗣杲的《小新堤》与王维的《山中杂诗》进行对比。王维的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并通过景色反映出个人的情感。两者在描写手法和主题思想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但董嗣杲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互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