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子山》

时间: 2025-01-01 12:48:20

岌嶪山形丑莫收,傍湖独整傲春秋。

几株乌桕无根在,一幅华阳有样留。

寒日霜乾还掠额,晓天岚重且遮头。

东篱漉酒人知得,醒立风前不可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岌嶪山形丑莫收,傍湖独整傲春秋。
几株乌桕无根在,一幅华阳有样留。
寒日霜乾还掠额,晓天岚重且遮头。
东篱漉酒人知得,醒立风前不可求。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形态奇特,丑陋得难以收拾,独自在湖边傲然挺立,经历春秋的洗礼。几株乌桕树无根地生长着,湖面上倒映出华阳的模样。寒冷的阳光照耀下来,霜冻的空气还轻轻拂过我的额头,清晨的雾气浓重,遮住了我的视线。东篱的酒香四溢,只有那些喝酒的人才能明白,清醒地站在风中是多么难得。

注释:

  • 岌嶪:形容山势高峻而险峻。
  • 傍湖:指靠近湖边。
  • 乌桕:一种树木,常见于水边,具有独特的形态。
  • 华阳:这里可能指代某种美好的景象或地方。
  • 霜乾:指霜冻的天气,空气干冷。
  • 晓天岚重:清晨的雾气很重。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常寓意田园生活。
  • 漉酒:指酿酒或饮酒,表现出一种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仲明,号白云,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巾子山》创作于董嗣杲游览巾子山时,表达了他对山川自然的独特看法以及生活的感受。诗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沉醉,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和田园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巾子山》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诗人通过对巾子山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感悟。首联“岌嶪山形丑莫收,傍湖独整傲春秋”描绘了巾子山的独特形态,虽然山势丑陋,但它却在湖边傲然挺立,彰显了自然的力量与生机。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几株乌桕无根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生长的顽强生命力,乌桕树的形象更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色彩。

“寒日霜乾还掠额,晓天岚重且遮头”两句描绘了清晨的寒冷和雾气,生动地传达了诗人所感受到的自然气息。最后一联“东篱漉酒人知得,醒立风前不可求”则显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喝酒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醉生梦死的乐趣,而清醒的立于风中,却是难得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诗人的情感交织,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人心的孤独,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也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中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岌嶪山形丑莫收:山的形状高耸而险峻,难以用美丽来收束。
  2. 傍湖独整傲春秋:山旁边独自挺立,傲然面对四季的变化。
  3. 几株乌桕无根在:几株乌桕树生长在水边,似乎没有根基。
  4. 一幅华阳有样留:湖面上倒映出美好的景象。
  5. 寒日霜乾还掠额:寒冷的阳光照耀,霜冻的空气轻轻拂过。
  6. 晓天岚重且遮头:清晨的雾气浓重,遮住了视线。
  7. 东篱漉酒人知得:东篱的酒香四溢,只有喝酒的人能理解。
  8. 醒立风前不可求:清醒地站在风中是难以追求的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与人类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自然的力量。
  • 拟人:山有“傲”的特质,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寒日霜乾”与“晓天岚重”,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巾子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巾子山:象征自然的险峻与美丽。
  2. 乌桕:代表坚韧与生命力。
  3. 寒日:体现寒冷的自然环境,传达孤独感。
  4. 东篱漉酒:象征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岌嶪”指的是山的什么特征?

    • A. 美丽
    • B. 高峻险峻
    • C. 平坦
    • D. 矮小
  2. “东篱漉酒”中的“漉”字意为什么?

    • A. 观看
    • B. 酿造
    • C. 喝酒
    • D. 摆放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 A. 欢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怨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王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强调隐逸与宁静,而董嗣杲则更注重自然的生动与生命的顽强。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