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时间: 2025-01-17 10:18:31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意思解释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清酣暑雨不缘求,犹似梅黄麦欲秋。
去岁如今禾半死,吾曹遍祷汗交流。
此生未用愠三已,一饱便应哦四休。
花外绿畦深没鹤,来看莫惜下邳侯。


白话文翻译:

这场清凉的夏雨来得正好,仿佛是梅子成熟、麦子将要收获的秋天。去年到现在,禾苗已经半死,大家都在祈求雨水的滋润。此生没有因为三件事而烦恼,吃饱了就应该安静地休息。花丛外的绿田深处没有鹤,来这里的朋友不必吝惜你们的时间。


注释:

  • :指沉醉、畅快的样子。
  • 缘求:不需要去特别求得,形容自然的来临。
  • 梅黄麦欲秋:梅子接近成熟,麦子快要收割,象征着夏天的到来和丰收的希望。
  • :稻谷的意思。
  • 三已:指的是三件烦恼的事情,具体内容诗中未明。
  • 下邳侯:下邳是地名,侯指的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可能暗指来访的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石头,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代表性作品有《秋夕》《宿新市徐公店》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喜用白描手法,擅长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夏至时节,正值农忙时节,作者通过描绘喜雨的场景,表达对雨水的渴望与感恩,反映出当时农民对灾害和丰收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炎热夏季中突如其来的清凉夏雨,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农作物的生长。这场雨不仅是自然的恩赐,更是农民们期盼已久的甘霖。诗的开头以“清酣暑雨不缘求”引入,表达了雨水来得正好,犹如对生命的滋养,令人感到畅快。接着,作者回忆起去年禾苗因干旱而枯死的情景,表现出对雨水的渴望和无奈。诗中提及“吾曹遍祷汗交流”,体现了人们共同的期盼和努力,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流露出一种洒脱的态度。他表示生活中没有因为小事而烦恼,强调了知足常乐的哲学。最后一句“来看莫惜下邳侯”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朋友的相聚与共享美好瞬间,增添了诗歌的温情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酣暑雨不缘求”:清凉的夏雨正好降临,不需要特别去求得。
  2. “犹似梅黄麦欲秋”:这雨来得正好,正好像梅子快要成熟,麦子也快要收割一样。
  3. “去岁如今禾半死”:对比去年和现在,禾苗已经有一半枯死,反映出干旱的严重。
  4. “吾曹遍祷汗交流”:我们都在祈祷,希望能有雨水滋润禾苗,表达农民的共同心声。
  5. “此生未用愠三已”:人生中我没有因为三件事而烦恼。
  6. “一饱便应哦四休”:吃饱了就该安静地休息,体现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7. “花外绿畦深没鹤”:田野深处没有鹤的身影,暗示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8. “来看莫惜下邳侯”:来的人不必吝惜时间,友谊和相聚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丰收的希望。
  • 对仗:句子的对称和节奏感增强了诗的韵律。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恩与对生命的思考。通过描写雨水的到来,诗人表现出对丰收的期待,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对生活的知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夏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禾苗:代表着农民的辛勤与希望。
  • 梅黄:象征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
  • 绿畦:象征着生机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黄”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夏天的成熟
    C. 秋天的收获
    D. 冬天的萧瑟

  2. “吾曹遍祷汗交流”中,“汗”指的是什么? A. 流汗的辛劳
    B. 出汗的痛苦
    C. 雨水的滋润
    D. 祈祷的心情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夸张
    C. 对比
    D. 隐喻

答案

  1. C
  2. A
  3. A,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态度。
  • 杜甫《春望》:反映社会现状与人们的期待。

诗词对比

  • 杨万里的《夏至喜雨》与李白的《庐山谣》,前者重在写实与亲切的农民生活,后者则侧重于豪放与浪漫的自然描写。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杨万里研究》

以上内容帮助用户更深入理解《和昌英叔夏至喜雨》的诗意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