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题莲趺小影》

时间: 2025-01-01 11:19:38

身世浮鸥,尘区粟颗。

圆中不似当初我。

分明慧相海南来,妙莲一瓣轻飞过。

贝帙清修,迦文香课。

凭君到处参真果。

萧然瓢笠水云中,更何意向禅关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身世浮鸥,尘区粟颗。
圆中不似当初我。
分明慧相海南来,
妙莲一瓣轻飞过。
贝帙清修,迦文香课。
凭君到处参真果。
萧然瓢笠水云中,
更何意向禅关坐。

白话文翻译:

我身世如同浮鸥,生于尘世,像那尘土中的小米。
如今的我,与当初的我完全不同。
清晰地映现出我从海南而来的智慧,
像一瓣轻盈的荷花轻轻飘过。
在贝帙中修行清静,研习佛教的香课。
希望你能在各处探寻真正的果实。
在水云之间,我独自萧然地戴着笠帽,
更不知为何要在禅关中静坐。

注释:

  • 身世浮鸥:指自己的身世漂泊不定,如同浮游的鸥鸟。
  • 尘区:指尘世,世俗。
  • 粟颗:小米,象征微小的存在。
  • 圆中不似当初我:意指如今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有很大不同。
  • 慧相:智慧的体现。
  • 海南:指中国海南岛,可能暗指清净的修行之地。
  • 贝帙:佛教用具,象征修行。
  • 迦文香课:佛教经典的学习和研究。
  • 参真果:探寻真正的道理。
  • 萧然瓢笠:形容清幽的生活状态,瓢和笠是古代人用来遮阳避雨的用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翎,清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其作品常感叹人世的无常与内心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诗人面对外部世界的动荡,内心寻求一种宁静与自我认知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智慧与修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踏莎行 题莲趺小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禅意的诗作。全诗通过对浮鸥与尘世的比喻和对自身变化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首句“身世浮鸥,尘区粟颗”,以浮鸥与小米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无奈与渺小,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的淡泊。接下来的“圆中不似当初我”,则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自我的变化,体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反思。

“分明慧相海南来,妙莲一瓣轻飞过”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海南常被认为是修行的理想之地,诗人在此寓意了对智慧的追求与对纯净心境的向往。最后几句以“萧然瓢笠水云中,更何意向禅关坐”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的思考与内心的宁静,似乎是在反问,真正的修行与心灵的安宁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自在与觉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修行的独特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世浮鸥,尘区粟颗:形容自身的漂泊与渺小,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的无奈。
  2. 圆中不似当初我:强调时间的流逝与自我的变化,内心的反思。
  3. 分明慧相海南来:描绘出智慧的来源与追求。
  4. 妙莲一瓣轻飞过:象征性地表达了纯净与美好。
  5. 贝帙清修,迦文香课:指向佛教的修行,象征内心的修炼。
  6. 凭君到处参真果:希望他人能够探寻真理。
  7. 萧然瓢笠水云中:描绘出一种独立与清幽的生活状态。
  8. 更何意向禅关坐:反问修行的真正意义,体现出对内心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世比作浮鸥和尘土中的小米,形象生动。
  • 对仗:如“贝帙清修,迦文香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妙莲、瓢笠等意象,象征清净与修行。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寻求,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在面对世俗时表现出淡泊与超然的态度,体现出一种哲学深度和艺术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鸥:象征漂泊与无常。
  • 小米:象征微小而平凡的存在。
  • 妙莲:象征纯净与美好。
  • 贝帙:象征佛教的修行与探求真理的工具。
  • 瓢笠:象征独立与清幽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身世浮鸥”比喻何种状态?

    • A. 悠闲自在
    • B. 漂泊无依
    • C. 追求财富
    • D. 学习佛法
  2.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更何意向____关坐”,缺少一个字,填入合适的字。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海南是指修行的理想之地。 (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
  • 《静夜思》(李白):体现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与《踏莎行》:两者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但《登高》更显悲壮气氛,而《踏莎行》则更为清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