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清老挽词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10:35:24

寒食相披拂,方时欲适然。

君应寻故约,我亦赴新阡。

但怪沈来雁,那知已逝川。

风流有千里,未愧昔人贤。

意思解释

俞清老挽词二首 其二

原文展示:

寒食相披拂,方时欲适然。
君应寻故约,我亦赴新阡。
但怪沈来雁,那知已逝川。
风流有千里,未愧昔人贤。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节的时节,天气微风拂面,正是适合出游的时刻。你应该去寻找旧日的约定,而我也会去迎接新的旅途。只是叹息那南飞的大雁,怎么知道已经离开了这条河流。纵使风流无限,依旧未能愧对古人的贤德。

注释:

字词注释:

  1.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祭祀祖先的节日。
  2. 披拂:形容微风轻拂。
  3. 寻故约:寻找旧时的约定。
  4. 赴新阡:前往新的道路或方向。
  5. 沈来雁:指南飞的大雁。
  6. 逝川:已逝去的河流,暗指时光的流逝。
  7. 风流:风采、风度。
  8. 昔人贤:古代的贤人,指能够留名于世的人。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后演变为祭祀祖先的节日,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
  • 飞雁:古代诗歌中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子仪,号清老,南宋时期的词人及诗人。生于北宋末年,晚年时身处南宋。其词风清新婉约,内容多表达个人情感与生活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寒食节,作者借节日之际,感叹时光流逝与旧约的怀念,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所处的氛围,结合个人情感,表现出一种既怀旧又向前看的复杂心情。开篇的“寒食相披拂”展现出春日的宁静与温暖,似乎是一个适合出游的日子,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自由。随之而来的“君应寻故约,我亦赴新阡”,将个人的思绪与对方的期待交织在一起,显示出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接下来的“但怪沈来雁”,则通过大雁的象征,感叹时光的无情与转瞬即逝,令人唏嘘。

最后两句“风流有千里,未愧昔人贤”则是对古人的追思与敬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在清新淡雅的风格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与情感,是对生命、时间及人际关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食相披拂:描绘寒食节时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节日气氛的感受。
  2. 方时欲适然:强调正是一个适宜出游的时刻,流露出诗人渴望外出游玩的心情。
  3. 君应寻故约:表达对友人的期盼,希望对方能遵循旧日的约定。
  4. 我亦赴新阡:表示诗人也将踏上新的旅程,传达出一种对新生活的向往。
  5. 但怪沈来雁:通过大雁的形象,感叹时光的匆匆流逝。
  6. 那知已逝川:强调时间的不可逆转,流露出内心的惆怅。
  7. 风流有千里:赞美风采的广阔,寓意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8. 未愧昔人贤:对古代贤人的崇敬与反思,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拟人:大雁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
  • 对仗:如“寻故约”与“赴新阡”,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寒食节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友谊的追求,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的珍视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食:象征着传统文化与人际关系的牵绊。
  2. :象征离别、思念与时间的流逝。
  3. 风流:象征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 A. 生火做饭
    B. 吃冷食
    C. 烧香祭祖
    D. 赏花

  2. 诗中提到的“沈来雁”象征什么? A. 离别与思念
    B. 友谊
    C. 春天
    D. 美好的未来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怀旧与期望
    B. 赞美自然
    C. 追求财富
    D. 忘却过去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热情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比较李之仪与白居易的作品,二者都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但李之仪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白居易则多表现社会的现实。

参考资料:

  • 《李之仪诗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