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报先同穴,俄闻改葬期。
祇应偕老约,不拟异他时。
已矣如何憾,贤哉有剩悲。
会看松柏路,赐篆耸丰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死离别的感慨。诗人提到,原本希望与朋友共葬于同一个墓穴,如今却听说要改期下葬。只盼能与朋友相伴到老,却不想会面临这样的分别。感叹之余,留下的是更多的悲哀。未来再看那条松柏掩映的小路,或许会有丰碑矗立在此,铭刻着友谊的永恒。
注释:
- 方报:原本相互回报,指的是生前的约定。
- 同穴:指同一个墓穴,象征生死相依。
- 俄闻:突然听闻。
- 祇应:只应,强调期待。
- 偕老约:指生前的约定,形容对友谊的期待。
- 已矣:已然,表示感叹的语气。
- 贤哉:有德之人,指代朋友的品德。
- 松柏路:象征长青的松柏,常用来比喻长久的友谊或纪念。
- 赐篆耸丰碑:指为朋友所立的碑铭,象征对友谊的纪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明之,号玉山,宋代著名的词人,擅长抒情,作品多涉及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之仪与友人生死离别之际,表达了对已故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杂挽诗四首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诗中,诗人首先提到“方报先同穴”,表达了生前的承诺与期待,然而“俄闻改葬期”的突如其来,令他不得不面对这份失去所带来的无奈与惋惜。诗人对“偕老约”的追忆,显示了他对友谊的珍视,生死之间的隔阂令他心中充满了遗憾与感慨。“已矣如何憾”这一句,传达出诗人对已逝友人的感伤,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无奈。最后,诗人以“会看松柏路,赐篆耸丰碑”作结,松柏作为常青树,象征着持久的友谊与纪念,丰碑则是对友人一生的纪念与尊重,暗示着尽管生死相隔,友谊依旧长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方报先同穴:生前与朋友约定共葬。
- 俄闻改葬期:突听改期下葬的消息,打破了原有的约定。
- 祇应偕老约:只希望能携手到老,友谊长存。
- 不拟异他时:不想在别的时刻再见。
- 已矣如何憾:如今已然,心中充满遗憾。
- 贤哉有剩悲:感叹友人的德行,遗留下更多的悲痛。
- 会看松柏路:未来再见松柏掩映的小路。
- 赐篆耸丰碑:为友人所立的丰碑,象征永恒的纪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同穴”与“改葬期”形成对比。
- 象征:松柏象征长青,丰碑象征纪念。
- 感叹:通过“已矣如何憾”体现深切的情感。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死离别的深切感悟,以及对友谊的不灭追求。
意象分析:
- 松柏:象征长久与坚贞,常被用作友谊的代名词。
- 丰碑:象征对友谊与生前承诺的铭记,表达永恒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同穴”是什么意思? A. 同一个地方
B. 同一个墓穴
C. 同一个房间
答案:B -
“已矣如何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开心
B. 遗憾
C. 愤怒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着什么? A. 短暂生命
B. 长久的友谊
C. 贫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怀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两者都在探讨生死与友谊的主题,但李白更具豪放之气,而李之仪则多了一份柔情与深沉。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诗三百首》
- 《李之仪诗文研究》